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历史学家杜维运认为:“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所谓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属于历史叙事的是:
| A.“天地文明之气,日移而南” |
| B.“鲁襄公二十有八年,春,无冰。夏卫石恶出奔晋” |
| C.“西罗马帝国衰亡史……乃人类历史中最伟大惊人的一幕” |
| D.西 欧文化、和谐无间 |
《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戊戍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
|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
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
| B.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 |
| C.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 |
| D.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 |
下列哪一项内容符合维新派的主张,却不在戊戌变法的政令之内()
| A.实行君主立宪制 | B.改革政府机构 |
| C.改革科举制度 | D.发展民族工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