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0.55 mol/L的NaOH溶液50 mL与0.50 mol/L的盐酸50 mL置于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图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    _,除此之外,装置中的一个明显错误是                               
(2)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4)某实验小组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 mL,并记录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差(t2-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5.1
24.9
25.0
28.3
3.3
2
25.1
25.1
25.1
28.6
3.5
3
25.1
25.1
25.1
27.1
2.0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 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10-3 kJ/(g·℃),根据计算结果,写出该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填写下列空格:

























































⑴在这10种元素中,原子半径较小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一种核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核素的符号是
⑵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元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结构式为:________,
请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④和⑧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元素⑤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元素⑤的单质与Fe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⑧单质能溶于水,水液呈色,在其中通入元素⑦的某种氧化物,溶液颜色褪去,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6)在一定条件下,元素⑦与H2反应有一定限度(可理解为反应进行的程度),请判断在相同条件下元素⑥与H2反应的限度(选填“更大”、“更小”或“相同”)   

(12分)合成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可用于合成二甲醚等清洁燃料。从天然气获得合成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CH4(g)+H2O(g)CO(g)+3H2(g)⊿H1="+206.1" kJ/mol
②CH4(g)+CO2(g)2CO(g)+2H2(g)⊿H2="+247.3" kJ/mol
③CO(g)+H2O(g)CO2(g)+ H2(g)⊿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测得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10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

(2)如图2所示,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使甲、乙两容器初始容积相等。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②,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已知甲容器中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请在图3中画出乙容器中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反应③中。800℃时,反应③的化学平衡常数K=1.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此时反应③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填代号)。
a.(正)(逆) b.(正)<(逆) c.(正)=(逆) d.无法判断
(4)800K时下列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1mol O2,其反应是2SO2(g)+O2(g) 2SO3(g);△H=-96.56 kJ•mol-1,甲容器在反应过程中保持压强不变,乙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丙容器维持绝热,三容器各自建立化学平衡。

【1】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 (甲)K (乙)K(丙)(填“>”、“<”或“=”)。
【2】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C(SO2)(甲)C(SO2) (乙)C(SO2) (丙)(填“>”、“<”或“=”)。

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
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
混合溶液的pH

0.2
0.2
pH=a

c1
0.2
pH=7

0.2
0.1
pH>7

0.1
0.1
pH=9

请回答:(1)不考虑其他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用a(混合溶液的pH)来说明HA是强酸还是弱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考虑其他组的实验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c1是否一定等于0.2 mol·L-1?______(选填“是”或“否”)。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
(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A是______酸(选填“强”或“弱”)。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4)写出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做近似计算)。
c(Na)-c(A)=____________mol·L-1
c(OH)-c(HA)=____________mol·L1

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ΔH1=-99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图中C表示
(3)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F代表什么意义?F
(4)改变反应条件可改变E值大小,如加入V2O5作催化剂,可使E值减小。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有影响、不确定)
(5)图中ΔH=________kJ·mol-1
(6)若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l)的ΔH2=-Q kJ·mol1,则ΔH1______ΔH2(填“>”、“<”或“=”)。

(第(1)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2分)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同主族,C、D同周期,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A、B可形成A2B和A2B2两种液态化合物,B、C也可形成C2B和C2B2两种固态化合物。C具有与氖原子相同核外电子排布。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一个电子,根据以上条件,判断:
(1)四种元素分别是(写元素符号) A B C D
(2)用电子式写出A2B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 用电子式写出C2B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
(3)A2B2中加少量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C2B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