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资料,回答下列小题。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 B.RS—GPS—GIS |
C.GIS—RS—GPS | D.RS—GIS—GPS |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下表为降水量在60mm/30分钟时,“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 |
B.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 |
C.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 |
D.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 |
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条件下,同时对减流减沙效益影响均较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围是
A.20%~40% | B.40%~60% | C.60%~70% | D.70%~85% |
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 B.补给以降水为主 |
C.水量向下游增大 | D.径流年际变化小 |
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约束 |
B.甲河下游受地形约束,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 |
C.均受地形约束 |
D.均受气候影响 |
关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上游地区终年少雨,荒漠广布 |
B.乙河上游地区终年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森林茂密 |
C.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 |
D.目前乙河的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的河口三角洲 |
读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各题。下列说法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有一定影响 |
B.沿地形剖面图的方向是东南—西北向 |
C.该地区在南方低山丘陵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
D.GPS可以监测该地区水稻、棉花、甘蔗的生长状况 |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
A.可缓解图示地区夏季炎热的天气 |
B.将导致图示地区河湖水位上升,淹没良田 |
C.可缓解图示a地区的洪涝灾害 |
D.使图示地区水资源总量大增,有利于农业生产 |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下列各题。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
B.②和③ |
C.③和⑤ |
D.④和⑤ |
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 B.② | C.④ | D.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