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下题: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
|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
|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
|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
位于三个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合作设计了一个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于2013年6月22日,各自在当地正午前后,测量1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丙三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乙、甲、丙 |
当乙地测得该日杆影长最短时,丙地所在时区的区时是
| A.5时 | B.7时 | C.17时 | D.19时 |
甲图所示地,位于我国某省(区),下列对联或诗句中可反映该省(区)地理特征的是
| A.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
| B.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 |
| C.浩荡滇池波自远,苍茫洱海水何宽 |
| D.一路椰荫鱼艇静,天涯海角好家乡 |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 水资源总量 人口等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
| 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
|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
| 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
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A.耕地后备不足 | B.水资源浪费严重 |
| C.人均土地面积少 | D.缺水问题突出 |
夏季风前沿决定着我国锋面雨带的位置,其风力的强弱、推进位置及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水旱灾害。下图示意我国110°E—120°E夏季风前沿纬度位置的进退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夏季风最强和最弱的年份分别是
| A.1953年、1985年 | B.1975年、1993年 |
| C.1965年、2000年 | D.1980年、1956年 |
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降水量
|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 B.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
| C.季节和年际变化均较大 | D.区域差异较小 |
我国江淮地区
| A.1985年受锋面雨带影响近两个月,洪涝灾害严重 |
| B.1975年夏季长期受反气旋影响,出现严重的旱情 |
| C.1995年7月份多暴雨洪涝灾害 |
| D.1953年由于夏季风强盛,河流汛期最长 |
地跨淮河的河南省信阳市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原因是其地处
|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区 |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区 |
| C.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交界区 |
|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交界区 |
读“西宁至拉萨一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剖面线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大致是( )
| A.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 B.地面坦荡,沃野千里 |
| C.地势高峻,波状起伏 |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
夏半年,与拉萨相比,西宁( )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B.降水较少 | C.气温低10℃以上 | D.白昼较短 |
在农业原料优势的基础上,该地区适宜发展( )
| A.纺织工业 | B.造纸工业 | C.地热、太阳能发电 | D.制糖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