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语段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 )着红旗,有的( )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2)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用“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4)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①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②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人很多。
B.这句话是说天安门广场成了海洋,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鸦阵
故乡失去的景观很多,鸦阵是其中之一。
鸦是指乌鸦,我们这地方土语叫“老鸹”。五六十年代,这种鸟儿很多。几乎每个村庄,那高高的树梢间都有乌鸦筑的巢。未进村,远远地就可以看见。那乌鸦巢也是乡村的景观之一吧。它使我们感到,鸟儿和我们人类住在同一个村庄。
出沛县城向西北,三里一堡,二十四里路共八个村庄。我们住的村庄叫四堡。我们村的地半沙半淤,称不上沙土窝,再朝西北,到六堡、七堡、八堡,就是沙土窝了,那是“微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土质瘠薄,多碱,比较适宜种的庄稼有花生、红芋。我们称那个地方叫沙土窝,也称花生窝。每年秋天到刨花生的时候,便常常会形成这样的景观:成千上万只的乌鸦从西北飞来,像一片黑压压的乌云,遮天盖地,带起一阵狂风,这便是鸦阵。这鸦阵很惊心动魄,显示出鸟类的一种气势和威风。当鸦阵过来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便挥着手臂朝那天上的乌鸦呼叫:老鸹老鸹使风来,给我削个花生来。这鸦阵竟使我们的童年变得欢乐无比。
鸦阵的形成,自然和那沙土窝的花生收获有关。刨花生总是刨不尽的。那收获过的花生地,正是乌鸦觅食的好地方。于是,这季节聚集了成千上万只乌鸦也就不足为奇。
后来,这鸦阵便消失了;再后来,在故乡的天空或树丛,连乌鸦也很难见到了,因为这地方已容不得乌鸦的生存,它们或被农药药死,或为逃避猎枪的追捕,而迁徙到山区去了。
自然界不仅有鸦阵,还有其他动物的阵容。如某天某个时辰,突然有人发现大批的燕子飞过,或是麻雀飞过,喜鹊飞过,甚至看见有成群结队的黄鼠狼穿过大路。至于在水中,成群的鲤鱼,或是成群的黑鱼、鳊鱼、鲢鱼……可称之为鱼阵。
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世界同样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神奇、充满梦幻的世界。
而现在,这种景观是越来越少了。多么希望故乡在创建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动物们留一片生存的环境。这地球,毕竟不只属于我们人类。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鸦阵 ( )的庄稼 ( )的地球
( )的世界 ( )的花生 ( )的环境
(2)作者为什么无比怀念家乡的鸦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你读到“微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你的眼前展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么希望故乡在创建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动物们留一片生存的环境。这地球,毕竟不只属于我们人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与自然界的万物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请你具体发表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品味茶香
来,喝一口香茗,浓浓的味儿会让你醉倒在安溪这幅民族风情画里。
不知何时起我们的祖辈就靠着这满山满坡葱翠过日子。从绿中采摘下生活的希望,从绿中揉出汁来繁衍一代又一代。现在,我们双手接过这生命的种子,改革开放的大潮又一次掀起饮茶的巨浪。港台澳茶商来了,海内海外游客慕名来了,世界来了,沿着“乡”品着“香”。看,“铁观音”抚慰了多少思乡的海外游子;“黄金桂”给多少人带来温馨的祝福;“本山”使多少人记住了自己的根……他们带走了大包小包的情谊,留下一个一个的金元宝。
是啊,“茶叶”这一历久弥新的概念已深深地扎根在每个乡民的心底。安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滋润着它的生长、发展;它同样以一腔热血回报着每一个喝安溪水长大的人,充盈着每一双渴望富裕的朴实的茶农的眼睛。“高大的楼房挂在茶树上,奔驰的小车也挂在茶树上”,这正是茶叶在我县的真实写意。
来,远方的朋友,让茶香伴你一生,与你一路同行。
(1)先写出本文提到的茶叶品种,再写出其他品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朴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天独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画出表示祝福的话。
(4)写出你对“高大的楼房挂在茶树上,奔驰的小车也挂在茶树上”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品味茶香,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下面加线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
上浮(fú fóu)兴旺(xīng xìng)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__比成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滴”船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其中,最大的蓝鲸身长约34.6米,体重约81吨左右,相当于大概6头大象或300头公牛。
谁能想到,如此庞大的大鲸,(竟竞)是海洋中最优秀的游泳健将之一。“海上霸王”虎鲸,每小时可游约30公里;上百吨的抹香鲸还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呢!另外,大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从静止不动,立(即既)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鲸的体形特殊:硕大的头部,急速收缩的尾部,前肢演变成不大的鳍,后肢已经退化,整个身体像一(棵颗)拉长的“水滴”。这类体形能大大减少水的阻力,十分适应在水中活动。
舰船设计师们由大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以往一些客轮、货轮的水下部分都是刀形,现在都改成鲸形,有的超级油轮也模(仿妨)鲸的体形,因而加快了航速。
原先的核潜艇是雪茄形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水滴形的现代化水下核潜艇。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很多,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在文中的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上画“×”。
(2)选择正确的说法,在括号中画“√”。
①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
②鲸是鱼类的一种。( )
③鲸有蓝鲸、虎鲸、抹香鲸等种类。( )
(3)“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这句话中“这些本领”指哪些本领?“望尘莫及”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舰船设计师从鲸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有很多地方用列举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请用“”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______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再举出两例人们从其他动物身上获得启发的发明创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铸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潮难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汉字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本文说说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