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会唱歌的火炉  
迟子建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上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时,火炉才能熄灭。
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拉柴火。
拉柴火的工具主要有两种:手推车和爬犁。手推车是橡皮轮子的,体积大,既能走土路装载又多,所以大多数人家都使用它。爬犁呢,它是靠滑雪板行进的,所以只有在雪路上它才能畅快地走,一遇土路,它的腿脚就不灵便了,而且它装载小,走得慢,所以用它的人很零星。
空车上山,父亲抽着烟跟在我们身后。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父亲生性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给惊飞了。我们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风刮倒的树木,它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价值,最适宜做烧柴。那些生长着的鲜树,比如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是绝对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树,我记得有枝桠纵横的柞树和青色的水冬瓜树。父亲是个爱树的人,他从来不伐鲜树,所以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为了这,我们就比别人家拉烧柴要费劲些,回来得也会晚。因为风倒木是有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着,很难被发现。
我最乐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寻找风倒木。往往是寻着找着,听见啄木鸟“笃笃”地在吃树缝中的虫子,我就会停下来看啄木鸟;而要是看见了一只白兔奔跑而过,我又会停下来看它留下的足迹。由于玩的心思占了上风,所以我找到风倒木的机会并不多。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时候,父亲的喊声会传来,他吆喝我过去,说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循着锯声走过去。父亲用锯把风倒木锯成几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细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车的路上,总要有一段距离。有的时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了,就一耸肩把风倒木丢在地上,对父亲大声抗议:“我扛不动!”那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姐姐呢,即便那风倒木把她压得抬不起头来,走得直摇晃,她也咬牙坚持着把它运到路面上。所以成年以后,她常抱怨说,她之所以个子矮,完全是因为小的时候扛木头给压的。言下之意,我比她长得高,是由于愉懒的缘故。为此,有时我会觉得愧疚。
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是司空见惯的。在山里呆得时间久了,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桠,为我们笼一堆火。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一簇橘黄色的火焰,那画面格外的美。我和弟弟就凑上去烤火。因为有了这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起火后,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
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父亲,他让我在少年时期能与大自然有那么亲密的接触,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从山里回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啪劈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燃烧的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它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中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声使我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劳动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所以,我成年以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火炉的影子就会悄然浮现。
摘自《文苑》2011年第3期(有删节)
“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一句中“本分”是什么意思?从我们家拉烧柴的“本分”做法中可以看出父亲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文中“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  一句意蕴丰富,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不倦歌唱的火炉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冬季,但拉柴却充满了艰辛。请谈谈艰辛的具体表现。(至少答出三方面)?
劳动是艰辛的,“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快乐。从“我”在寻找风倒木时表现出来的“贪玩”中 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作者把取暖的火炉比喻成“有着金嗓子的歌手”,蕴含了什么样的深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说明文阅读(共8分)
醴陵瓷
①釉下彩瓷是中国汉族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尤其是醴陵出产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②过去,醴陵瓷器只是用单一的氧化钴(俗称土墨)作彩饰原料,手工描绘粗犷花草图案后,施釉覆盖,烧成釉下青花瓷。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的绘画名师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
③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问世,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
④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新生的陶瓷品种,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造前后不过20余年,由于生逢乱世,作品覆盖面不宽,精品罕见,传世作品不过400余件。故宫博物馆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仅7件,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精品也不过17件。醴陵釉下五彩瓷有着独特的艺术之美。造型富于变化,而趋于活泼。一般的花瓶器型墨守成规,而醴陵釉下五彩瓷却经常将传统的器形和其他外来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绝没有大红大紫之类的炫目色彩,淡雅之中透出高贵的气质。
⑤一件釉下五彩瓷的制作工艺流程极其繁琐与复杂,且难度极高。 首先选用上等的优质瓷泥做胚胎,在成型前对瓷泥进行沉淀、滤渣、吸铁等工序,以保证瓷泥不参杂其他杂质。而真正的成型则需要艺人将瓷体打磨的十分轻薄与平滑,其工序全凭艺人们的手感操作,非具有十多年制作经验的技工不能胜任。它的彩绘用色颜料来自于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属矿物质,其中一些颜料中还含有黄金等贵重金属,十分珍贵。由于釉下五彩瓷是直接在毛坯上作画,让色料饰于胎釉之上这对画师技艺要求就非常之高。 烧制前的祭奠窑神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因为绘制好的瓷体要经过137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由于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技术上很难把握,仿佛火中取宝一般,成品率不到70%。即便如此还只有个别瓷场能够烧制。
根据文章,说说烧造初期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存世作品不多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链接材料,完成后面问题。(共4分)
【连接材料】
釉下彩瓷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窑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但其胎质和瓷釉都较浑厚朴实。长沙窑有釉下褐彩、釉下绿彩等品种,这些品种都是单彩或双彩。长沙窑瓷器的历史也很短,文献中少有提到宋代以后的长沙窑瓷器。
2012年6月,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专家齐聚长沙,共商长沙铜官窑的复兴大计。会议最后形成了“长沙窑复兴计划”。该计划通过一系列举措,发掘长沙窑千年陶瓷历史文化,继承和创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播千年瓷都文明,培养和聚集陶艺人才,复兴长沙窑。
(1)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长沙铜官窑和醴陵瓷工艺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2)结合文章第②段的内容,说说“长沙窑复兴”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借鉴?

散文阅读
绿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③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④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⑤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渣,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⑦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⑧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节选自朱自清《温州的踪迹》,分段略有调整。)
请说出文中在观察景物时用到了听觉、触觉的例句(各举一句)。[来
第⑥段中,明明“瀑布在襟袖之间”,近在眼前,作者为什么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试概括出梅雨潭的绿的特点。
有评论家说,朱自清在此文中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女性美,请结合具体语句作分析。

小说阅读
模特
苏立华
莫老汉已七十有余,岁数大了,做不动活了。
儿媳妇粉花冲着家里那头老牛喊,光吃不干活,养你干啥。①一旁觅食的鸡鸭惊得满院子乱飞。
莫老汉就在一旁默默地流泪,他知道那是指桑骂槐。
儿子栓柱蹲在墙根端着一碗稀饭,依旧埋头唏留唏留地喝,并不停。
莫老汉只有栓柱这一个孩子,老伴去得早,是莫老汉一人含辛茹苦地把栓柱拉扯大的。
那时莫老汉劳作了一天,晚上就把栓柱搂在怀里。问栓柱,栓崽,爹将来老了不能动了,你养活爹不?
当然了爹,俺要让你享清福哩。栓柱摸着爹的胡子。②蛙声四起,像是夜的鼓点,催得莫老汉心里乐开了花。
如今帮儿子盖了房,娶了媳妇,有了孙子。自己却成了前墙角那个没用的石碾,遗弃在一边。
莫老汉下了狠心,决定到省城拾破烂去。他没想过挣多少钱,他只想活个清净。
走时,偷偷地抱着小孙子亲了又亲,他不敢让儿媳妇粉花看见,粉花从来不让他亲孙子。
小孙子哇地一下哭了,莫老汉忍着泪水离开了家。
来到省城,莫老汉白天收集别人丢弃的矿泉水瓶、易拉罐、塑料袋,攒多了然后去废品收购站卖,晚上就睡在一个废旧的空房子里。
日子虽苦,莫老汉却也过得心爽。只是夜里做梦会梦见孙子,醒来两眼都是泪。
想着孙子,他就想着多收两个易拉罐,三个易拉罐就是村里小卖部的一块口香糖。
那天,他见一个背着画夹的女孩手里拿着一罐喝完的饮料,为了那个易拉罐,他跟着女孩走了两里多路。
女孩发现了莫老汉,惊奇地盯着他端详,莫老汉有些心慌,说,我、我只是想要你手里的那个易拉罐呃。
女孩说,大爷,可以为你画张像吗,很快的?看得出女孩怕莫老汉不同意。行,那你手里的易拉罐给我行吗?莫老汉有个要求。
莫老汉按照女孩子要求摆了个动作,很快女孩画完了画。
得到那个易拉罐,莫老汉满心欢喜。没想女孩还掏出十元,说是他应得的酬劳,莫老汉指了指她手里的易拉罐,说什么也不要。
莫老汉是个爱干净的人,衣服虽旧,但也整洁。他那把胡子从年轻时蓄到现在,足有半尺多长,银须飘飘。
快攒到五百元了,莫老汉准备一起给小孙子寄回家去。他不怪栓柱,栓柱在家也不容易哩,他想。
第二天,没想到莫老汉又碰到了那个女孩。女孩说,大爷,你跟我去我们美院做专职模特好吗?
莫老汉听说过模特,但没想自己也能当模特。莫老汉向后侧了侧身子,头摇得像拨弄鼓。不过莫老汉最后还是跟着女孩去了美院,他想看看文化人生活的地方。
美院的老师十分欣赏莫老汉,他们说莫老汉的胡子非常有个性,肤色健康,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是个难得的好模特。
在美院环境好,挣得也多,比拾破烂强多了。莫老汉就尽心尽力地做模特,一个动作摆上两三个小时,莫老汉也不觉得累。做模特之余,帮学校打扫卫生。
有了两千元存款时,莫老汉全部把它寄回了家里。
儿媳妇粉花惊得直咂舌,也非要跟着栓柱一起找莫老汉去省城打工不可。
他们来到美院,粉花看到莫老汉做着如此清闲的活就能挣不少钱,很是眼馋。
经不起他们的死磨硬泡,莫老汉答应他们和美院的老师说说。
美院的老师看了看他们,摇摇头。
抹了口红的粉花问,为什么孩儿他爷行,我们就不行?
美院老师说,你们不美。
粉花说,俺咋就不美了,俺不比他年轻好看哩?
栓柱在一旁扯了扯粉花的袖子,粉花甩了栓柱的手。她想不明白。
城里别的活粉花嫌太累,就和栓柱回了家。
莫老汉依旧做他的模特,③那时莫老汉就能听见村头的蛙声和蝉鸣,一脸安详。
阅读全文,在横线上把莫老汉的遭遇补充完整。
→离家到城里捡破烂→→被推荐到美院作模特
美院的老师说栓柱夫妇不美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不美还有什么原因?
儿媳妇粉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分析性格特征)
小说主要利用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但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在文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你分别说出文中三处划横线句的作用。


最美丽的声音
①妈妈其实长得很漂亮,丑陋的是她的声音。妈妈说话的声音哑而小,古古怪怪的,像电视剧恐怖片那种从古墓中发出来的一样。
②小时候他没有感觉,总喜欢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用她沙哑的声音唱着《摇篮曲》入睡。那一次开家长会,他获得了班级第一名,来校参加家长会的是妈妈。老师要求优秀学生家长发言,当他妈妈用古怪的声音开始讲话时,台底下一阵骚动,有学生竟然吃吃地笑起来。 第二天,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当着他的面夸张地挑衅他:“赵晓明,原来你妈妈是个哑巴,哈哈……”
③他一下懵了,他多么不愿承认这个事实!很多时候他听不清妈妈说些什么的时候,在心里会说妈妈是个哑巴,想不到别人也这样认为。
④他想不明白,爸爸那么棒,不到40岁就是单位的领导了,而妈妈,除了身段好,在一个学校当老师,虽然说是老师,其实是学校图书室的管理员。他们俩怎么会结婚呢?
⑤慢慢地,他开始疏远妈妈了。他不让妈妈到学校去接送他,回到家里一头钻进小房间,他宁愿默默地看书,也不愿妈妈用那难听的声音“污染”他。
⑥吃饭时,妈妈叫了他四五次,他还是假装听不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妈妈推开了门埋怨他时,他积郁在心中的火山喷发了:“你的声音像蚊子一样,不大声喊,我怎么能听得见?”那一刻,他感觉到心中舒服了好多。可是他也看到了妈妈眼里淌下了大滴大滴的泪水。
⑦好不容易熬到了初中,他终于有理由逃离了家,逃离了那个丑陋的声音。他选择了住校。 这一住就是初中、高中、大学。
⑧毕业时,他收获了爱情,漂亮的女朋友的声音如莺歌燕啼,在他听来,如天籁一般。他想,上天是公平的,妈妈那丑陋的声音听了这么多年,这也算是对他的补偿吧。
⑨当他把交了女朋友这个消息告诉爸爸时,爸爸高兴地说:“把女朋友领回家吧,让你妈妈也好好瞧一瞧。”他一听,心中咯噔了一下。小声对爸爸说:“我……我……爸爸,能不能不让妈妈看呀,我怕,妈妈的声音把她吓跑了。”
⑩他想爸爸是理解他的,毕竟爸爸也受了妈妈这么多年的“污染”。谁知道,电话那边爸爸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一般吼起来:“你……你怎么能这样羞辱你的妈妈?你要是看不起你的妈妈,这辈子就不要回来了。”说完,爸爸“啪”地把电话给挂了。
⑪爸爸这是怎么了?怀着一颗忐忑的心,他单独回了家。爸爸妈妈正偎依在一起看电视,见他回来,妈妈依然很平和地对他笑。说是赶紧到集市买排骨去,因为他最喜欢吃的就是清炖排骨。
⑫趁妈妈出去,爸爸搂住了他的头,很亲昵地说:“晓明,爸爸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有关你妈妈的。”
⑬爸爸说,当年我们恋爱的时候,在同一所大学,自己是农村孩子,学播音,而妈妈是城市长大的,学音乐,是学校的金嗓子。是妈妈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我走到了一起。婚后的日子很幸福,妈妈是音乐教师,每天教完学生唱歌,就打理我们的小家。说是要给未来的儿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谁知道,两年过去了,她流产了两次,竟然没有怀上一个孩子。第三次的时候,她怀上了你,医生给她开了大剂量的保胎药,同时也对我们说,这些药是有副作用的,吃多了可能对嗓子不好,会失声的。我当时就拒绝了医生的叮嘱,宁可不要孩子,也不让你妈妈吃药。要知道,做一个音乐教师,最重要的是嗓子呀。谁知道你妈妈固执地非要吃药,一定要把你保住。后来生下了你,她失去了一生为之骄傲的嗓子。无奈之下,她也离开了她挚爱的事业,在一个无声的图书室一直到现在……
⑭原来,妈妈的声音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他听着爸爸的诉说,已经是泣不成声:“可是,你们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早知道,也不会这么对待妈妈了。”爸爸把他扶起来说:“你的表现,我早看不下去了,可是你妈妈说,不能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这不是孩子的错。”
⑮他推开爸爸,朝农贸市场跑去,他要告诉妈妈,他有多么后悔。远远的,他看到了妈妈提着满满的一篮菜归来,用嘶哑的声音哼着歌,那种悠闲自得,分明显示着一个做母亲的不计较。看见他,妈妈咿咿呀呀地冲他嚷,满心的欢喜。他忽然感觉到,这是他今生听到的最美丽的声音。他……
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他”的感受
家长会后第二天
听到同学嘲笑妈妈
不开心,开始疏远妈妈

指责妈妈的声音不好听
心里舒服多了
毕业时
不愿带女友见妈妈而被爸爸责备

单独回家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谁知道,电话那边爸爸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一般吼起来:“你……你怎么能这样羞辱你的妈妈?你要是看不起你的妈妈,这辈子就不要回来了。”
本文标题“最美的声音”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梦里开满泡桐花
①春天来了。
②窗外斑鸠的声声啼鸣,唤醒了我对儿时故乡的回忆。
③在湛蓝的天空下,在绿色的田野上,故乡的春天悠闲宁静得如同一个天然的大花篮,里面盛满了高高低低五彩缤纷的鲜花: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淡紫的苦楝花、金黄的枣花、火红的杨树花、碧绿的榆钱……其中开得最盛、最惹眼的还要数家乡的泡桐花。
④泡桐的生命力极强,用指头粗细的一段根随便往土中一插,春雨一淋,春日一晒,春风一吹,它便顶着一个绿色的梦想破土而出。头年的泡桐树像竹竿一样笔直地向上生长,没有一点枝杈,而且像竹子一样翠绿且是中空的,因此长得特别快,一年就可以长十来米高。泡桐树的叶子为了吸收到阳光,头一年也特别多、特别大,从根部一直长到顶端,大的像荷叶一样,小时候在河堤上放羊,我们常用泡桐叶当伞去遮风挡雨。泡桐树身直质轻,且有韧性,过去家乡盖房的梁檩最佳的选择便是泡桐,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少不了泡桐树做的脊檩,更何况临河的家乡人农闲时用泡桐树打造的小渔船悠闲地漂在河面上去捕鱼捞虾,甚至做檩造船用剩下来的废料也会量材使用做成大大小小的草鞋底。
⑤第二年,泡桐便不再向上生长,而是在顶端生长枝杈,大枝上又长出许多小枝,小枝上又杈出绒枝,每一枝都尽力向四周伸展,特别是在顶端往往有一团极密的绒枝紧紧团在一起,那便是斑鸠天然的巢。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不过泡桐引来的却是斑鸠——我们农村人认为一种特吉祥的鸟,因为这种鸟出入成双成对,所以若院中有一窝斑鸠,也就象征主人夫妻恩爱万年长了。
⑥春节刚过,泡桐的细枝顶端便生出一串串带有黄绿斑纹的卵形花蕾,一串挨一串地向上举着,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但这还不算真正的开屏,随着阳光的温度逐渐升高,那卵形的花蕾便从顶端裂开,这时浅紫色的花朵便像出了壳的小鸡一样从里面顶了出来,然后像吹气球一样向上伸展,颜色越来越浅,最后变成了粉色的小喇叭,一朵挨一朵,一丛接一丛地开满了枝头,那微紫的泡桐花在金色阳光和黄色的土地相互调和的色调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泡桐不因没有彩蝶缠绕而失落,亦不为没有蜜蜂追随而沮丧,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而是无私无怨无悔默默绽放。没有绿叶的映衬,远远地望去一棵棵泡桐便是一只只五色缤纷的花孔雀在春光中尽情地开屏来抒发内心的喜悦,又像一群美丽的少女穿着紫色的彩裙微笑着在那里翩翩起舞,是那么的新鲜动人惹人喜爱。
⑦每当我看到热情绽放的泡桐花,嗅着略带苦味的淡淡的清香,依稀之间,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像泡桐花一样美丽的儿时伙伴桐花。桐花是邻家的大女儿,聪明而美丽。童年美好的记忆几乎都有桐花的影子,我们一起快乐地放羊,一起蹦跳着上学,曾共撑过一柄桐树叶,她也曾送给我用泡桐花蕾串成的项链,我也送给她用泡桐花编成的花环。可好花不常开,桐花因为还有四个妹妹,中学只上了半学期,便随表姐去省城服装厂打工,后来被老板的儿子相中强行占有,而老板的儿子又丑又残疾。桐花家便盖起了我们村第一座气派的小洋楼,桐花的妹妹也随桐花相继进了城。桐花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虽然每次回来都穿得珠光宝气,但她娇美的面容美得有点苍白,眼睛中流露出来的眼神看不到一丝喜悦,只有哀愁。
⑧桐花家盖了小洋楼,但院子里已经没有了泡桐。渐渐地我们村的泡桐也越来越少,不知什么时候村子里已经再也找不到一棵泡桐树了。现在建房都是用钢筋水泥,河水早已被上游的造纸厂污染,根本没有了鱼虾,人们也习惯了各式精美的皮革鞋。失去了价值的泡桐谁还会种植?不仅是泡桐树,还有洋槐树、苦楝树、桑树、 皂荚树等都是越来越少,渐渐地走出了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杨树,年轻人说杨树长得快而且板材厂收购的价值也高,因为杨树侵占了其他树的空间,所以年老人说杨树是羊树,羊吃树,其他树早晚都得被吃掉。不仅村里村外的杂树被换成杨树,连种庄稼的地里也被杨树成片成片地占领,其实不是杨树惹的祸,它再怎么着也只是一种树,是我们心里的杨树长的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急功近利只看到了眼皮子前面的一点点利益。
⑨故乡很快地被改造得面目皆非,原来的茅草屋都换成了林立的小洋楼,但缺少了我儿时那种鸡鸣狗跳的生气。因为年轻的年老的都外出四处闯荡,只要能挣钱干什么的都有,钱是有了,但是有钱就幸福吗?桐花的老爹常常独自一人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张望,眼里没有一点欣喜的影子,他是在渴望亲情回忆女儿绕膝时的欢笑。面对故乡的蜕变,我自己也说不清是发展还是堕落,但我还是留恋儿时的故乡,留恋过去曾拥有的一切就像我们去感叹渐渐远离我们的虎豹一样。
⑩我时常在梦中回到泡桐花开的季节,楼房的四周又栽满了各种杂树,泡桐尤其最多,所有的枝头都开满了平凡朴素的泡桐花,怒放的泡桐花热情地散发着浓烈的芬芳,夹着儿时伙伴桐花铜铃般的笑声,绵绵不绝地荡漾着,伴着一波又一波醉人的花香向我袭来……
文章以“梦里开满泡桐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请分析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⑧段中“我们心里的杨树长的太多,遮住了我们的双眼。”表明了作者的某种思考,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文章谈谈作者是在提醒我们关注哪些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