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启蒙思想的试验田”。19世纪晚期该国政体的特点是
A.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 |
B.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
C.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
D.议会有不独立的立法权,不能组织和监督政府 |
“一些思想家仍是传统的基督徒,而有些人渐渐成为无神论者。”这一现象发生在
A.古代希腊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宗教改革时期 | D.启蒙运动时期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巨变”是指
A.由闭关走向开放 | B.由专制走向共和 |
C.由落后走向富强 | D.由愚昧走向科学 |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A.洋务派 | B.顽固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 B.地区、行业间的社会分工发展 |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荐举制 | B.封邦建国制 | C.科举制 | D.三省六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