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
D.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一边倒 |
“尽管我们存在肤色不同….但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而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周恩来的这段话是哪一外交活动时提出的
A.1953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 | B.1955亚非万隆会议上 |
C.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 | D.1972接见尼克松访华时 |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
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
画家丰子恺《留得残枝叶自生》的漫画曾被贴上如下评论“…无产阶级专政下,丰子恺之流还顽强地保存他们的反革命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该评论最可能出自
A.“大跃进”时期 | B.“文化大革命”时期 |
C.三大改造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