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A.国家经济政策 B.经济发展规律
C.产业结构现状 D.国际关系格局
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A.扩大了耕作面积 |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D.积累了生产经验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 B.曹魏 | C.唐朝 | D.北宋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记载:东周时,“诸侯兴师不请太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此记载实质上反映了()
A.争做盟主是东周时各国战争的主要目标 | B.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
C.诸侯盟主实际上已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 D.西周以来维护统治的分封制已崩溃 |
右下图为甲骨文卜辞,我们可以从中获知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信息是()
A.夏朝的权力机关和组成情况 | B.商代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文字 |
C.商朝的王权充满着神权的色彩 | D.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