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9世纪70—90年代中国丝织品出口情况,对于表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是
年份 绸缎出口值 |
年份 绸缎出口值 |
年份 绸缎出口值 |
年份 绸缎出口值 |
1873 2433038 1874 2580142 1875 4198808 1876 4158438 1877 4620296 1878 4749967 |
1879 4748945 1880 5655488 1881 4851194 1882 3938302 1883 4679427 1884 4876519 |
1885 4745229 1886 6660559 1887 6743596 1888 8117766 1889 7459201 1890 5563161 |
1891 6815616 1892 7479073 1893 8382481 1894 8604866 |
A.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丝织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C.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丝织业发展 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不包括
A.北美自由贸易区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 D.关贸总协定 |
“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这幅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二战后初期 | B.19世纪晚期 | C.20世纪90年代 | D.20世纪20、30年代 |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1934年,他第二次来到苏联,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他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 | B.西方国家经济大危机破坏严重 |
C.资本主义制度已无可救药 | D.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做法值得西方借鉴 |
列宁说:“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是因为
A.实行新经济政策 |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粉碎协约国干涉 |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
下图反映了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衰败 | B.垄断组织的产生 | C.工业革命的推动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