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乌篷摇梦到春江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A)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B)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⑦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⑩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11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见
作者已经两次游览了富春江,为什么还会“梦到春江”?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富春江的所想。
(1)我始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再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
(A)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B)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我选(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请说说为什么钓台能撩拨人心头重重波澜?
作者在展示富春江的景致时,没有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根据文章的有关内容,概括说说作者描绘富春江的思路。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①瘦西湖是美的,似梦一样,长久以来,以一个女子的形象披着轻纱,笼着薄雾,入驻在我心里。
②古人乘一叶小舟,烟花三月,独下扬州。严冬时节,我从一座古城穿行到另一座古城,似乎只为你而来。烟雨迷蒙,你的衣袂不知何时就悄悄挽住了我的视线。
③瘦西湖,你弹奏一曲悠扬的轻歌,飘舞着柔柳的发丝,别一枚枚花朵的发簪装扮着四季的姿容,将湖中的鹭岛、凫庄点缀成一枚枚玲珑的玉佩镶嵌在绿萝衣上,裙裾飘飘,说不尽的妩媚。古朴而明艳的五亭桥,在你的细腰上轻轻一挽,更显你的清瘦与飘逸;朵朵出水的莲花灿烂如靥。不论这座古城经受岁月流年如何的洗礼和变化,瘦西湖,你始终不为之所动,静静地穿过唐诗宋词,走过明清小说……芳步婷婷,不染征尘,像你的名字诠释着中国文人一种清瘦、怡然的品性,飘逸于历史和尘世之外。
④漫步于徐园水光盈盈的小径上,一片片落叶不知何时抖落下时光的霜染,随意地飘零路上。有淡淡的清香在烟雨中缭绕、散逸,原来是路旁一株株怒放的腊梅,正绽着花容对我微笑,是那扬州八怪里的金农先生泼墨挥毫、遗留下来的吧。
⑤沿着山路迤逦而上,倚立于心仪已久的风亭,环顾四下,烟水迷蒙,那飘逸的裙裾,飞扬的舞袖,似乎就缠绕在我的臂膊上,更别说那婉丽的容颜了。一只只静泊的画舫,这些美人衣裳上散落的红的黄的绣花也欲飞舞起来。凝神久矣,眼前的湖水便一波一波漫来,仿佛自己是一滴飘悠的细雨,渐渐融入瘦西湖的清波,只是不知这如湖水般幽深的韶光到底有多深?融入了多少历史文化的音符?
⑥租一只小船,在阑珊的暮色中,去探幽那梦里传说中的二十四桥。碧水阴阴,桨摆水动,仿佛一只停飞的水鸟,一片洁白的翎羽乘着月光的翅膀,将灵动的思绪和情感在欸乃的橹声,神性的目光里放飞。
⑦船儿驶近五亭桥,虽不是满月,半轮明月笑在天宇却也颇为动人,一缕银亮的月光柔柔地泻在湖面,湖光竟也潋滟了,说不清是月光还是水色,两相缠绕着。小舟似剪,沿着时放时收的湖道渐行,水揉的丝绸便剪开又愈合。两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夜色里轻轻颤悠、摇曳。如此行进,汩汩的桨声伴着不远处的梵音,流淌成一曲恬淡静谧的和声。
⑧船儿悠悠,向着梦的深处漂去。当船娘指着不远处一座如带的拱桥,告诉我这就是二十四桥了。我的渴慕、期盼的心灵如水莲花般盛开,在月色里散发出喜悦和激动的芳香。梦里盼呵念呵,“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那诗那画那歌,如梦如幻,此刻就在眼前,就在那片清冷的月光里了。
⑨船娘说,二十四桥其实也是一种传说,到底是指哪座桥,至今众说纷纭,不可得知。船娘亲切得像诉说着自家的故事,最后连这声音也如片片湖波渐渐息了水花,同我一样痴痴地望着那弯柔曼的玉带,九曲的桥。沿着湖风,有清冽、渺茫的箫声随着月光夜霭袅娜而来,缥缈成如水般潺湲的小夜曲。是吹箫亭里的玉女么?佳人是否在水一方?杜牧是否找寻到了那位正教玉人吹箫的友人呢?同样不可得知,只是一切如醇酒般酽酽的在我心里流香了。
⑩当船娘欲将船儿划近时,我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就这样泊在湖中,静静地望着,还是保留一份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吧。为造访刻录古人萍踪的胜迹,倾听诗人千年前的那番月夜心境,一路追寻。可是近了,却又生怕破坏了浸润在心田太久的那份梦幻和诗情。还是暂且幻化为一株垂柳,一习湖风,一缕轻烟,一道流水,细细感受这时空的浩渺与悠远。就这样,让流淌千年的历史文化,透着灵气融着月光轻轻化入心底,让这贯穿历史和现实的艺术之链,轻轻撩拨心弦,拾得几声音律,悄然归去。
什么原因使作者对瘦西湖魂牵梦萦?


梳理作者游踪,概括景致特点,完成下列填空。

景致
徐园


二十四桥
特点




水天一色
恬淡静谧
如梦如幻
如诗如画


本文第③段和第⑦段都写到五亭桥,作用有何不同?

按要求答题。
(1)品味第⑨段中划线句的妙处。
沿着湖风,有清冽、渺茫的箫声随着月光夜霭袅娜而来,缥缈成如水般潺湲的小夜曲。

(2)说说第⑩段句中加点短语的含义。
让这贯穿历史和现实的艺术之链,轻轻撩拨心弦,拾得几声音律,悄然归去。

阅读《守在窗口的父母》,完成小题。(20分)
①我匆匆赶到家,客厅里空无一人。我又跑到卧室,才发现他们跪在凳子上,像孩子一样把头伸出窗外东张西望。
②我赶紧喊了一声:“爹,娘,你们干吗呢?”
③爹扭过脸看到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哦,你回来了。天晚了,看你还没有回来,我们就在这里看看。你看,你娘还在那里看呢。”他像推卸责任一样,赶紧把目标转向我娘。
④娘的耳朵基本上听不见任何声音,所有的交流都靠手势,就像哑语。我上前拉了拉娘的手。娘回过头看到我,也笑了:“看了半天,咋没看到你呢?”
⑤我说:“我骑摩托车,戴着头盔,跑得快呀。”不知她听到没有,她舒了一口气,把身子抽回来,又一点点挪下凳子,搀着爹,一步步挪回客厅。我跟着他们走回客厅,把电视机打开,眼里竟有一种酸涩的感觉。
⑥这是我参加工作16年来,第一次将父母接到身边住。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房子,后来有了孩子没地方住,再后来是他们年龄大了不愿意动。现在,在我的极力劝说下,他们终于勉强答应住半个月。
⑦来到城里之后,他们极不习惯。房间本来就小,忽然增加两个人,空间就更显逼仄。我们紧张,他们更拘束,手脚都不知道该怎样放。除了睡觉,只能在客厅里看电视。
⑧爹已经“返老还童”,基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不能怪他。他今年已经81岁了,脑栓塞几乎使他偏瘫,而脊椎关节错位,又使他的腰不得不弯下来,走路已经像婴孩一样,步履蹒跚,一摇三晃了。
⑨娘的听力不好,但眼睛和手脚尚好,就想帮我们干点儿家务活。可做饭用的是液化气、电磁炉、微波炉,洗衣服是洗衣机,她在农村积攒了大半个世纪的经验,在这里几乎百无一用。我们还一遍遍地告诫他们:不要乱动电,不要乱动气,不要随便出门。于是,他们被“囚禁”在56平方米的小屋里。
⑩干坐着的滋味不好受。爹还好说,他白天看书,晚上看电视,还能抽烟。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就拖地,择菜,做些不需要丝毫技术含量的活儿,地拖了一遍又一遍,菜洗了一次又一次。可娘已经78岁了,眼神不济。地拖了,总不净;菜择了,总有泥。私下里,老婆对我说:“别让娘干了吧。她干了,我还要再干一次。”我说:“你不让她干,她会憋出病的。”
⑾于是,娘就津津有味地干,老婆就不厌其烦地返工。
⑿一个星期天下午,太阳很好。我们陪爹娘在楼下的草地上晒太阳。一会儿,朋友有事找我们。临走时,我告诉爹娘:“一会儿你们就自己回去,楼上楼下也不远。”朋友的事情忙完时已近傍晚,回去一看,爹娘竟还没有回来。我赶忙下楼找。
⒀刚到楼下,就看到娘搀着爹在另外一个单元楼道口上下打量,四处张望。我赶快迎上去说:“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去啊?”
⒁“啊……啊……我们找不到咱家的楼道了。”爹有点儿害羞地说。
⒂“我说是那个楼洞吧,你非说是这个。”娘还在一边添油加醋地羞他。
⒃爹并不生气,只是“嘿嘿”笑着,一步三摇地跟着我挪上了楼。
⒄此后,他们就再也不下楼了。
⒅有一天上班时,路边楼下,我无意间抬头看了一眼,忽然就看到了爹娘。他们挤在靠路的窗口,正朝我挥手。我朝他们挥一下,他们再朝我挥一下,如此重复了好几次。下班回来,我有意识地抬头看了看那个窗口,果然看到他们在探着头,朝我下班回来的方向张望。看到我时,他们又开始兴奋地朝我挥手。
⒆从此,站在窗口的父母,就成了这栋楼的一道美丽风景,两个老人像一对老鸟一样偎在一起,朝楼下的我不停地挥着手。那温情的目光和挥手的姿势似一张网,将他们的孩子包裹在浓浓的牵挂中。
文中饱含深情地写了爹娘和自己住在一起发生的几件事。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另外两件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爹娘来到城里居住极不习惯,被“囚禁”在屋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爹娘在楼下晒太阳,竟找不到自家的楼道。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文中第⑧段对父亲的描写作用是什么?(2分)
(2)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做简要赏析。(4分)
我们还一遍遍地告诫他们:不要乱动电,不要乱动气,不要随便出门。于是,他们被“囚禁”在56平方米的小屋里。
文章最后说“站在窗口的父母,就成了这栋楼的一道美丽风景”,说说这道“风景”美在哪里。(4分)
请你结合本文和以下链接内容,谈谈该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至少3点,6分)
链接一: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
链接二:吾儿如鉴:又一年春节将至,窗外的鞭炮声又将我们压缩进清冷的家居之中。除了遥远的回忆,我和你妈妈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更温馨的谈资了。家中的一切,还如同十四年前……现在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随时联系了。我们知道你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每到节日、生日你都会专门打电话来问候。但是,也许是我们的心情所致吧,总觉得还想得到你更多的信息。知道你学习很紧张,你不必介意,我只是释放一下心情而已。我和你妈妈一切均好,还是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参加社区舞蹈队……――节选自《一位空巢老人的家书》(有删改)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两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土地裸露,山体风化,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有改动)
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几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至少写出两条)

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后面。
“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就是一片草地。许许多多的蒲公英正在开放,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可真是美!大家都说:“金色的草地,太美了!”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的时候,我返回家来,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我开始注意观察,傍晚时草地又变绿了。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原来它的花瓣都合拢了,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展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窜成拳头,黄色就包住了。清晨,太阳升起来,我看到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因此,草地也就变成金色的了。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全面准确地叙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从文中画出表现兄弟亲情的句子。你读这些句子有何感受?
文章末尾说蒲公英“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蒲公英“睡觉”“起床”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童年时的作者对蒲公英一直是最喜爱的吗?尽力从文中找一点文字作依据说明你的看法。(5)

父爱陷阱
郑成南
⑴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⑵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⑶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⑷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⑸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⑹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⑺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⑻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⑼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⑽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⑾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⑿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⒀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⒁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⒂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⒃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⒄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选自《父爱故事》,有删改)
“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自救措施?说明“他”在性格上存在什么弱点?


“他”从陷阱中成功自救后,在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上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父亲看到儿子以后,“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为什么?


请从前文找出两处与⒂段画线句子相照的伏笔。


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试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