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予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两段选文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就这两个方面概括鹅的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写鹅的叫声,为什么还要写鸭和狗的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鹅同鸭和狗的叫声相比,鹅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鸭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狗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
(4)“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一句中,“更”字有__________的作用。
(5)鹅的步态的傲慢,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六个孩子bǐ cǐ( )望了望。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甫兰杰克的眼光落在报纸的标题上。“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他读了出来。六个孩子高兴极了。大概,这是他们能够给西班牙孩子的唯一的帮助了。
孩子们把自己口袋里所有的钱都掏出来放在人行道上。他们数了一下:一共还不到半克朗。
“我们明天再带来。”其中一个孩子没有把握地说。
“不,还能拖到明天吗?”甫兰杰克摇摇头,大声说。
突然,安东尼说:“我有一把折刀。”他犹豫了一会儿,又加上一句:“可以卖掉它。”把刀卖掉?孩子们都惊奇地望着他。这jiǎn zhí( )叫人生气。他们把安东尼的刀看作是一件宝贝,每个人都幻想拥有那样的刀。它好像一把骑士的剑,shèn zhì( )能用它来宣誓。但是他们明白了安东尼的话。
甫兰杰克庄严地站了起来。其余的孩子也站起来了。他们紧紧握住了安东尼的手,紧紧地——成年人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才这样握手。
后来,甫兰杰克一声不响地拿出一只铁制的鞋油盒,轻轻地放到安东尼的刀子旁边。虽然这不像折刀那样值钱,但是放弃这只铁盒也是不容易的。
罗达惋惜地紧握着十三粒玻璃弹子。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cán kuì( )了。他在自己那十三粒弹子里又加了一粒。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这时,六对口袋都翻了出来,摸空了。人行道上放着孩子们最宝贵的东西。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大概——( )惊奇——( )
反义词:犹豫——( )危险——( )
3.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他们能够给西班牙孩子的唯一的帮助了。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六个孩子认为_______________是他们能够给西班牙孩子的唯一的帮助了,于是,他们把____________都掏出来了,但还不到半克朗。
5.“人行道上放着孩子们最宝贵的东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直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呜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淘气——( )贫乏——( )
仍然——( )干脆——( )
2.填上合适的词。
阅读( )实现( )发挥( )
( )呜叫( )学习( )文章
3.“闻鸡起舞”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请用“”画出。
4.你觉得祖逖是怎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不少好词,请你摘录并积累这些好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这一下启发了刘琨,他想起了当年项羽的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败的故事,想出了一( )计谋。刘琨忙叫人取来匈奴人最喜爱的一( )乐器——一胡笳,朝匈奴兵营吹奏起来。胡笳曲是那么yuè ěr dòng tīng( ),又是那么āi shāng qī wǎn( ),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刘琨一遍遍地吹奏着那深情的乐曲,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时,忽然有人发现匈奴兵营有了动静,传来幽幽的哭泣声。
“将军,那边有人在哭。”卫兵报告刘琨。“注意动静,严密防守。”刘琨及时作了布置,然后回营房和众将商量对策,第二天一早,卫兵赶来报告,说匈奴兵已经全部撤走了。刘琨听了,好似卸下了qiān jīn zhòng dàn( )。
原来,昨夜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人的思乡之情,并很快感染了大部分将士。他们士气低落,有人还结伙逃回去了。匈奴首领眼看将士们已无心作战,就下令连夜撤兵,退回家乡去了。
一( )胡笳曲,救了一( )孤城,被传为qiān gǔ jiā huà( )。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2.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量词。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间接叙述。
卫兵报告刘琨:“将军,那边有人在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描写胡笳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写完整。
胡笳曲勾起了匈奴人的思乡之情,他们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
最大的财富
时间:一天下午
地点:年轻人家门口
人物:年轻人
老石匠
布景:一个年轻人坐在小木屋的门口怨天怨地。
年轻人:( )如果我有一大笔财富,那该多好啊!
(一个老石匠从他门前路过,听见他又在嘟嘟嚷嚷,āi shēng tàn qì( ),就停住脚步。)
老石匠:年轻人,你有什么好抱怨的呢?要知道,你自己就yōng yǒu( )一笔巨大的财富啊!
年轻人:( )什么,什么?我有一笔财富?它们在哪儿呀?
老石匠:(他看着年轻人)在你自己的身上。你不是有一对眼睛吗?如果你想得到财富,那你可以拿你的眼睛去换,哪怕用其中一只就够了。
年轻人:( )你说的什么呀!不管是什么样的财宝,我都不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换取它们。
老石匠:那好!把你的两只手砍下来吧。如果你需要,你可以用它们去换得许许多多的金子。
年轻人:不,不!我决不愿意为了得到金子而失去自己的手。
老石匠:(看了年轻人一眼)现在,年轻人,你该明白了吧!你是多么fù yǒu( )。啊!那你还抱怨些什么呢?要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石匠说完,就jì xù( )走自己的路了。)
1.看拼音写词语,写在文中括号内。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抱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怨天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直线画出一句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4.这是一个剧本,句子前的括号里可以填上合适的神态、语气或动作。聪明的你也来试试当一个编剧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石匠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请在横线上补充结尾。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斯巴达克 (把标枪插在地上)弟兄们,你们是从哪儿来的?
奴隶甲 (发抖)我们都是在打仗的时候被俘虏的。
斯巴达克来了多久了?
奴隶乙三年多了。
斯巴达克他们叫你们做些什么?你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奴隶丙用铁链锁着,用鞭子打着,逼着赶着要我们做工,饭也不给吃
饱。我们三十几个同伴,叫他们打死了十几个,饿死了十几个,
现在只剩我们十个了。
斯巴达克 (咬着牙,狠狠地说)他们拿我们不当人,整天逼我们做苦工不
算,还要叫我们互相残杀,给他们当把戏看。难道你们愿意跟
我拼命,给他们看着好玩吗?
奴隶们(一齐说)不愿意!
斯巴达克弟兄们,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是不是?
奴隶们(一齐说)是,我们都是奴隶。
斯巴达克奴隶?不!罗马人不是我们的主人,是我们的仇人!
奴隶们 (一齐说)对!他们是我们的仇人!
斯巴达克我们要报仇!要把他们杀死!弟兄们!一齐来反抗!
奴隶们 (一齐说)好!一齐来反抗!
司令官(大声喊)他们在那里说什么?怎么还不动手?(向武官)告诉他
们,不许说话!
斯巴达克弟兄们!动手!
(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十一个人一齐冲出来。武官迎面走来,被斯巴达克用标枪刺死。全场立刻大乱,男男女女都连滚带爬,四下逃走。)斯巴达克 (杀出一条血路,大喊)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
(无数奴隶从各处跑来,把罗马人手里的武器都夺了过来,跟十一个人合成一支雄壮的队伍,杀了出去。)
1.多音字组词。
斗 dǒu( )当 dāng( )
dòu( )dàng(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反抗——( )健壮——( )
3.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是一句____________。
4.圈出画波浪线句子中描写奴隶们动作的词语。
5.奴隶们在斯巴达克的鼓励下终于起来反抗奴隶主贵族,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奴隶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