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予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两段选文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就这两个方面概括鹅的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写鹅的叫声,为什么还要写鸭和狗的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鹅同鸭和狗的叫声相比,鹅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鸭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狗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
(4)“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一句中,“更”字有__________的作用。
(5)鹅的步态的傲慢,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狐狸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听,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1)填一填。
①这是狐狸第次对乌鸦说的话。实际上,乌鸦的羽毛是色的,狐狸这么夸乌鸦,是为了 。
②当狐狸表示对乌鸦和她的孩子表示关心时,乌鸦一直,可这一次,乌鸦就,结果,她刚一开口,。
(2)读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过了几天,乌鸦又找到了一片肉,这时刚好又碰上了狐狸,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么?请你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按课文内容填空.
(1)狼想吃小羊,找了___________次碴儿:
①小羊把它喝的水____________了。
②小羊_____________在背地里_________________。
③骂我的不是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样。
(2)小羊是这样回答的:
①狼在______________,水是从上游流下来的。
②去年,小羊还没有_____________呢!
(3)朗读课文,并和身边的小朋友们说说:课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1)“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气,“我没有一双像
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青蛙“吸了口凉气”是因为,它觉得自己上不去的原因有:①__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2)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台阶,到达了山顶。
青蛙和松鼠累了;渴了;这些说明它们。
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写了________跟着老鹰__________。它飞到了___________的上面,飞到了___________的上空,觉得自己__________了。可是,它一抬头,只见_________还有几只鹰在___________呢!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
诚实的红石榴
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姓胡,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脾气怪怪的,可心肠极好,教书也很有一套。那几天,我们的课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诚实”这个词,他便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向我们这些刚刚十岁出头的孩子阐释它的含义,大讲特讲它对人生的重要,完全不在乎我们是否听了进去,是否心领神会。
这天上午有一节语文课。
上课铃响过之后,胡老师夹着讲义走上讲台,脸色严峻地说:“就在刚才课间十分钟,我们中有一个人从校门内那株石榴树上摘走了一个大石榴,是谁摘的,有胆量承认吗?”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有吱声。“那好,我再问问同学们,谁有过那石榴好吃,想摘下一个尝尝的念头?”胡老师要求有这种念头的同学举起手来。我那时虽不是特别的懂事,但也马上意识到在此刻举手意味着什么——你动过摘的念头,那么石榴就是你摘的。我敢说,整个班里的同学肯定都意识到了举手的后果。所以,老师等了又等,还是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真的连想都没想过□他又追问了一句□
这时,有个个子很小的女同学怯怯地站了起来,她红着脸小声地说,她想过,可是她的确没有摘……
出人意料的是,胡老师不仅没有批评她,反而走下讲台,走到她前面伸出手无限(慈爱慈祥)地摸了摸她的发辫,并且变戏法似的从衣兜里掏出个大红石榴,放在她的课桌上。
“石榴是老师摘的。我之所以这样对待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诚实’到底是什么。”老师又望着我们,叹了一口气……
直到今天,那颗诚实的红石榴还在我的记忆深处(收藏珍藏)。
(1)在课文第5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的括号内划去不正确的词语。
(3)将下面这句话用上“因为……所以”换一种说法。
我之所以这样对待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诚实”到底是什么。
(4)按短文内容填空。(7分)
石榴本是()摘的,老师却问(),同学们()。后来,老师又问同学们()当老师看到全班只有(),老师失望了,所以他()。老师这么做是()。
(5)什么是诚实,结合课文内容来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