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
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温带落叶阔叶林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亚寒带针叶林 |
下图示意某区域五个不同地点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时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从大气环流方面分析,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 | B.三种气候类型 |
C.四种气候类型 | D.五种气候类型 |
当北半球的乙地受信风带控制时:
A.尼罗河正值枯水期 | B.阿尔卑斯山雪线较高 |
C.华北平原正值雨季 |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PM2.5的沉降速度较慢,自然沉降效果有限,影响颗粒物沉降或者稀释的主要气象条件有降雨、风以及大气层结构(逆温层)等。2013年3月10日,成都市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持续下降,至3月10日中午12时,全市各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下的颗粒物)浓度均已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致使空气质量重度污染,使成都成为全国最“霾头苦干”的城市。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说法中不是主要造成成都市雾霾天气的原因是:
A.风力较大,扬起地面尘土,造成可吸入颗粒物不易沉降 |
B.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严重偏高,土壤干燥,加重了霾的形成 |
C.来自西北地区的浮尘天气对成都的空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
D.自2013年春节至3月10左右均未有有效降水 |
下图为成都市某夜气温垂直变化率(图中等值线数值为随高度上升气温的变化数值,单位:℃/100米)时空变化图,下列各时段中PM2.5值可能会最高的时段是
A.15—16时 | B.19—20时 | C.24—1时 | D.10—11时 |
读“世界某大城市在某段时间内工厂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影响该市工厂数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①交通②信息③地价④技术⑤环境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⑤ |
工厂的大量外迁会造成郊区
A.政治文化地位提升 | B.环境质量提高 |
C.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 | D.就业压力增大 |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秋季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此时甲地吹( )
A.东南风 | B.西南风 | C.东北风 | D.西北风 |
如果图中M线为锋线,则下列沿乙—丙一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a<b<c | B.d>e |
C.若e为0°C,则河流出现凌汛 |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
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