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全称“钓鱼台群岛”,位于台湾东北部,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平方千米。钓鱼岛的成因是( )
| A.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 |
| B.板块碰撞形成的大陆岛 |
| C.由河流泥沙沉积形成的冲积岛 |
| D.由珊瑚虫死亡后的遗体堆积而成 |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
| B.岩浆侵入、地壳下降、侵蚀作用、地壳上升、沉积作用 |
| C.岩浆侵入、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
| D.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
下图为莉娟同学所摄我国东北某地的自然风光(甲)及在周边所拾得的与该景观形成直接相关的代表性岩石(乙)的图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甲图景观是()
| A.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 | B.溶洞塌陷形成的天坑 |
| C.地壳下陷形成的湖泊 | D.岩石崩塌形成的堰塞湖 |
乙图岩石()
| A.可能为石灰岩 | B.上升冷凝而成 |
| C.可能为变质岩 | D.具有层理结构 |
与下图所示水系形态相对应的地表形态特征是()
| A.甲──平行岭谷 | B.乙──中低周高 |
| C.丙──北高南低 | D.丁──地表崎岖 |
读我国不同地区河流径流量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反映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导致乙所示地区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原因是()
| A.北太平洋副高衰弱 | B.伏旱天气的影响 |
| C.亚洲高压势力增强 | D.准静止锋的影响 |
当丁所示地区河流处于第一个汛期时,甲所示地区为()
| A.江淮雨带控制 | B.华南雨带控制 |
| C.华北雨带控制 | D.台风雨带控制 |
若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
①高山雪线上升②高纬冻土融化
③水稻分布北界南移④全球普遍干旱
| A.①② | B.①③ |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