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甲、乙、丙是三种不含相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它们所含离子如下表所示:
(1)取等质量的三种化合物配制相同体积的溶液,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c(甲)>c(乙)>c(丙)。(1)所以是 。
(2)甲是 ,设计实验确定甲的物质组成 (若乙物质组成确定,则此空不填)。
Ⅱ.有A、B、C三种可溶性盐,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其阴离子的摩尔质量按A、B、C的顺序依次增大。将等物质的量的A、B、C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K+、、
、Cl-五种离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检验,三种盐中还含有下列选项中的一种离子,该离子是________。
A.Na+ B.Mg2+ C.Cu2+ D.Ag+
(2)三种盐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不需要加入任何试剂就能将上述三种盐溶液区分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若将A、B、C三种盐按一定比例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
、K+四种离子且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1∶2∶3∶4,则A、B、C三种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发生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 。
已知X、Y、Z、W四种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不同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Y、Z、W四种元素的符号:
X、Y、Z、W
(2)由以上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能溶于水产生气体且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由X、Y、Z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它与W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 mol 的H2和0.6 mol 的I2 ;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 + I2(g) 2HI(g)ΔH﹤ 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第3位)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升高温度, 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__(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加入I2,则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__(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把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中画出从第8分钟开始向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
FeO(固)+CO(气) Fe(固)+CO2(气) △H﹤0。已知1100℃时,K=0.26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_______,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K值_____(本小题空格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 mol·L-1,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 (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 υ正___υ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_______
A. 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一定不移动 D. 不一定移动
(4)欲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
A. 减少Fe B. 增加FeO
C. 移出部分CO2D. 提高反应的温度
E. 减小容器的体积 F.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__;若1mol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要吸收44kJ的热量,则反应H2(g)+1/2O2(g)=H2O(l)的ΔH ="____"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 kJ/mol。
(6分)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2和SO2分子数之比为,物质的量之比为,原子总数之比为,摩尔质量之比为,质量之比为,密度之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