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
D.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
分子式为C9H18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且酸与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2种 | B.16种 | C.20种 | D.24种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 g NaHSO4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3 NA |
B.足量Cl2与5.6 g Fe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
C.标准状况下,0.56 L 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25 NA |
D.电解精炼铜时每转移NA个电子,阳极溶解32 g铜 |
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等有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M2.5是指氮、硫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的酸性液体造成的空气污染 |
B.油脂是产生能量很高的营养物质,在饮食中不必控制油脂的摄入量 |
C.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变质,常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活性铁粉 |
D.用浸泡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目的 |
常温下,向20mL0.2mol/LH2A溶液中滴加0.2mol/LNaOH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其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根据下图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V(NaOH)=20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HAˉ)>c(H+)>c(A2-)>c(OHˉ)
B.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大
C.NaHA溶液中:c(OH-)+c(A2–)=c(H+)+c(H2A)
D.向Na2A溶液加入水的过程中,pH减小
X 、Y、 Z、 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F有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0.1mol·L-1D溶液的pH为13()。它们满足如图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化合物F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C.在B和C的反应中,氧化剂是B,还原剂是C
D.Z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