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 |
Na在空气中会生成Na2O2 |
B |
铝箔插入浓硝酸中,无明显 |
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
C |
将FeCl2溶液滴加到少许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
FeCl2具有漂白性 |
D |
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
溶液中有Fe3+生成 |
反应3X(g)+Y(g)2Z(g)+2W(g)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后Y减少了0.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υ为( )
A.υ(X)=0.05mol·L—1·min—1 | B.υ(Y)= 0.10mol·L—1·min—1 |
C.υ(Z)=0.10mol·L—1·min—1 | D.υ(W)=0.05mol·L—1·s—1 |
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己烷、四氯化碳 | B.苯、乙醇、四氯化碳 |
C.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 | D.硝基苯、乙醇、乙酸 |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下列递变情况中不正确的是( )
A.钠、镁、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
B.硅、磷、硫、氯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
C.碳、氮、氧、氟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
D.锂、钠、钾、铷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
B.化学反应速率只能加快不能减慢 |
C.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 |
D.增加反应物的用量一定能增大反应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