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 (g) + bB(g) pC(g) ,△H=?,反应情况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
n(A)/( mol) |
n(B)/( mol) |
n(C)/( mol) |
0 |
1 |
3 |
0 |
第2 min |
0.8 |
2.6 |
0.4 |
第4 min |
0.4 |
1.8 |
1.2 |
第6 min |
0.4 |
1.8 |
1.2 |
第8 min |
0.1 |
2.0 |
1.8 |
第9 min |
0.05 |
1.9 |
0.3 |
请根据表中数据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2min到第4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 mol•L-1• min-1
(2)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在第4min到第6min时处于平衡状态,若在第2min、第6min、第8 min时分别改变了某一个反应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分别可能是:
①第2min 或 ;
②第6min ;③第8 min 。
(3)若从开始到第4 min建立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5.92kJ则该反应的△H= 。
(4)反应在第4 min建立平衡,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5) 判断第9 min时是否达平衡,说明理由 。
Ⅱ.已知:常温下,A酸的溶液pH=a, B碱的溶液pH=b
(1)若A为盐酸,B为氢氧化钡,且a=3,b=11,两者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为 。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
(2)若A为醋酸,B为氢氧化钠,且a=4,b=12,那么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mol•L-1,B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mol•L-1。
(3)若A的化学式为HR,B的化学式为MOH,且a+b=14,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则混合溶液中必定有一种离子能发生水解,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下表中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第Ⅰ组 |
第Ⅱ组 |
第Ⅲ组 |
|
甲 |
BaCl2 |
Fe |
Cu(NO3)2 |
乙 |
Fe2O3 |
K2SO4 |
H2SO4 |
丙 |
Mg |
NaOH |
MgCl2 |
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1)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________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__。
(2)不跟第Ⅰ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的是第________组物质中的________且能与第Ⅲ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S(s)+3F2(g)=SF6(g)的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生成1 mol SF6_对应的热量为___________。
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1)酚酞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结构上看酚酞可看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烯烃 |
B.芳香族化合物 |
C.醇类物质 |
D.酚类物质 |
E.醚类物质
F.酯类物质
(3)酚酞结构简式中画虚线的地方,组成的是醚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1)属于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卤代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属于醛又属于酚的是______________;
(4)既属于醇又属于羧酸的是____________。
工业制硝酸经以下一系列反应:
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收集NO的方法是。
(2)对于氮的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氨可用作制冷剂
b.铵态氮肥一般不能与碱性化肥共同使用
c.硝酸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
d.某浓硝酸中含有溶质2mol,标准状况下,该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完全反应能生成1mol NO2
(3)已知:H2(g)+1/2 O2(g)=H2O(g) △H1=-241.8kJ/mol
N2(g)+ 3H2(g)=2NH3(g) △H2=-92.0kJ/mol
则34g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2(g)与H2O(g)时,△H=kJ/mol。
(4)氨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HN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氨气是氮肥工业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厂生产铵态氮肥(NH4)2S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向装有CaSO4悬浊液的沉淀池中先通氨气,再通CO2的原因(请从溶解度和溶解平衡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