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岂沙苗寨把树当做崇拜的对象和生命的象征,村民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由树庇佑。苗寨里的人无论出生或去世,都会种一棵树表示纪念。在“人本是树”的生命哲学的引导下,村民不仅与自然和谐相处,更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系统。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本是树”的观念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②哲学的智慧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
③发挥意识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和导向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一个作家的作品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是()
A.多写作品 | B.紧跟时代 |
C.接受高等教育 | D.植根于社会实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文化需求 |
“入乡随俗”表明了()
A.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 B.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C.不同的文化具有共性 | 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 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
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
汉刘向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 这句话阐述的道理是()
A.治理国家要完全依靠文德 | B.教育与武力对治理国家同等重要 |
C.圣德的皇帝都是靠文化治理国家 | D.强调教育感化在治理国家中起到重要作用 |
之所以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和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是因为()
A.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
B.某些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
C.文化场馆建得越多,人的文化素养就会越高 |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传承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