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辗驳诘,临事而问兵规。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 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商周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农具,说明当时农业中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
B.1841年-1903年清朝关税在总税收中所占比例从11%增至32%,说明清朝财政收入的结构发生变化 |
C.阿里仿效欧洲国家建立了行政机构,表明埃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
D.赫鲁晓夫时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说明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得到了解决 |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技术的进步 |
B.外来文化观念产生的影响 |
C.社会环境的变化 |
D.思想解放追求个性的张扬 |
有学者把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革命立国时代、改革建国时代、和谐富国时代”。其中,“改革建国”时代开始于
A.新中国的建立 |
B.“一化三改”的推行 |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D.科学发展观的创立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时期 |
制度名称 |
国民革命时期 |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
土地革命时期 |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
抗日战争时期 |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
解放战争时期 |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
新中国成立后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作者应该是站在
A.分析资产阶级革命者学习西方失败的原因 |
B.探究百日维新昙花一现的深层次原因 |
C.批判《资政新篇》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
D.探寻蒋介石政权在民国38年垮台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