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
②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
③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④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一百年前,甲午战争惨烈的失败催生了民族觉醒,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民族精神。经过全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材料说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③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
| 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
《庄子·外篇·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是
|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B.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 C.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 |
下列对下边漫画作出正确解读的是
| A.只要敢于尝试就能获得成功 |
| B.追求幸福要坚持正确价值观 |
| C.思想僵化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
| D.价值判断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
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决定》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之所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是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决定》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过程
④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反映时代特征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