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 |
| B.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碳源 |
| C.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
|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 |
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 | B.a、b都上升 | C.a、b都下降 | D.a下降、b上升 |
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室外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0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0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 A.FG段表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
| B.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时多 |
| C.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H点光合作用消失 |
| D.该植物在这一天中表现出生长现象 |
下图甲表示水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实质是水稻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等于呼吸作用的消耗量 |
| B.由图甲可知,光照时间相同时,植物体在20℃条件下最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
| C.图乙中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 D.图乙中水稻经②过程合成葡萄糖的能量全部来自光反应产生的ATP,且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
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
|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
|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
|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
对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3分子磷酸基和1分子ADP |
| B.ATP能溶于水,制成的药剂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
| C.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
| D.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