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 |
B.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碳源 |
C.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 |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
B.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
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
D.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
下列曲线所示的生物学意义,错误的是
A.如图①纵坐标表示细胞内有氧呼吸强度,则横坐标可表示O2供应量 |
B.如图②纵坐标表示酶的活性,则横坐标可表示温度 |
C.如图③纵坐标表示K+出入红细胞的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K+的浓度 |
D.如图④纵坐标表示植物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O2浓度 |
下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m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
B.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膜、具膜的细胞器和核膜 |
C.图中p是指线粒体的内膜 |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
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
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