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诗句,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计9分)
“著我绣夹群,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再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几句话采用的写法是什么?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排比和比喻 B.夸张和渲染
C.排比和铺陈 D.比喻和起兴

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表现兰芝的沉重、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出双”这点。
B.临别时有意精心打扮,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
C.借此延缓别离时的到来,反映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本想精心修饰,但还是禁不住有些心焦意乱,不得不“事事四五通”。

作者这样详细描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   )

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伤。
B.表明不屈服于封建礼教的迫害,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
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D.表明刘兰芝刻意掩饰,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出“锦里古街”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5字。
走进锦里大门,右侧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顾园”。“三顾园”的正对面,就是“三国茶园”,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仿佛是现代版的“茶园”三结义。漫步古色古香的锦里古街,一个个三国英雄纷至沓来,令人沉醉。锦里的建筑色彩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带有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顺着古朴的青石街巷,蜀绣、蜀锦、竹帘画、剪纸、泥塑等川西传统手工制品一一映入眼帘;赶庙会、贴门神、黄包车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再现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铺,随风飘动的招幌,茶楼酒肆的喧嚣热闹,明月映照下的歌舞升平,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锦里,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和成都市民流连之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畿县:县名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醉落魄
  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棠作  
  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首句“海棠花底东风恶”中的“花底”极有意蕴,请概括回答。
本诗使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就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手法作具体分析。(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除外。6分)

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 夜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诗题中的“是的倦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
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