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与议。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1),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1)不殊:没死。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D.门卒当车,有所言愿:希望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2)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有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文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古文观止》)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兴于怨刺怨刺:怨愤讥刺
B.不求苟于世说:通“悦”,取悦
C.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掇:选择
D.辄而藏之序:次序

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困州县不得奋见事业
B.道羁臣寡妇之所叹圣俞疾卒于京师
C.世既知之矣,未有荐于上者不知其穷之久将老也
D.家宛陵得遗稿千余篇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C.不得奋见于事业 D.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A.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译文:那么就不是诗让人贫穷,原来是诗人贫穷了然后才写出技巧高明的诗呢。
B.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译文: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
C.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译文:可是当时没有贤愚之分,一谈到做诗,一定向圣俞会求教。
D.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译文: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没有果断的推荐他。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少以好学称州里,进士及第。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亲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翌日,奏乞侍养。居数日,授华阳军判官,遂得请以归。久之,有荐其文行者,召试,为馆阁校勘。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用寇准荐,为馆阁校勘,改天平军节度推官。预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秘书省著作佐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恳求便亲,得知普州,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普人鲜知学,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服除,知荆门军,改太常博士。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出知安州,徙提点京西刑狱,改夔州路转运使。会土贼田忠霸诱下溪州蛮将内寇,乘适按郡至境,大集边吏,勒兵下山以备贼,贼遁去。因遣人间之,其党斩忠霸,夷其家。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为群牧使。既病,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卒,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赠官,不许,诏一子给奉终丧。
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而乘在选中,帝指乘曰:“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无以易之。”及召见,谕曰:“卿先朝旧臣,久补外,而未尝自言。”对曰:“臣生孤远,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帝颇嘉之。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业。聚书万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以好学州里 称:扬名
B.乘适郡至境按:压抑
C.因遣人之间:离间
D.无以之  易:替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表明彭乘“雅有恬退名”的一组是( )
①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②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③恳求便亲,得知普州。
④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
⑤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⑥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乘担任华阳军判官很长时间以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得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
B.彭乘有一段时期在京城任职,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于是得任普州知州,蜀人担任故乡长官就是从他开始的。
C.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大肆入侵,彭乘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
D.彭乘爱好学习并重视兴学。他因好学闻名并考中进士,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担任普州长官时期,那里人很少懂得学习,彭乘就为他们兴办学校,并召集他们的子弟作为学生进行教育。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亲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译文:

(2)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业。聚书万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
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
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
(节选自文渊阁四库本《宋史·列传第九十》)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恶一人诛之推:审问。 B.仁宗方权天下事 听:听凭。
C.自淮高邮 趣:通向。 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赋税。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3分)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③岁漕米至八百万
④凿百井,皆及泉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⑥定州当得因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②③⑤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
D.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买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官,辞以母疾。

(2)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资酒具,于半道栗里①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迁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选自《宋书·陶潜传》,有删改)注:①栗里,地方名。
对下列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属文属:写作
B.于半道栗里之间之要:通“邀”
C.义熙末,著作佐郎,不就征:征召
D.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致:到达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辄抚弄寄其意
B.使二顷五十亩种秫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
C.先是颜延之刘柳后军功曹君既府吏,守节情不移
D.渊明不解音律,蓄无弦琴一张有志与力,又不随以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③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实言之。第:难道
B.所著文谒戚纶袖:衣袖
C.帝诘之,宗道曰谢:推辞
D.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故事:定例

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鲁宗道“遇事敢言”的是()
①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②宗道屡于帝前折之③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
④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⑤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⑥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⑤⑥

下列句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为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他为“鲁公浦”。
B.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考核宗道的谏议言论,列为上等,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翻译下列句子
(1)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