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赠内人①
张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 剔开红焰③救飞蛾。
【注】①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门:宫门。③红焰:指灯芯。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细读第一句,说说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词后题目。
六幺令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①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写到这一形象的用意。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请概括出作者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
简析“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句的语言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国答问题
江神子①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筵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拟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苏轼在游览西湖时,一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首古筝曲,苏轼由此为她写下了此词。②湘灵,古代神话: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唐代诗人钱起写有《省试湘灵鼓瑟》诗,内有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1)上片以写景为主,但又不纯是写景。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3分)
▲▲▲
(2)下片写音乐,写出了怎样的乐曲特点?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4分)
▲▲▲
(3)请赏析下片“人不见,数峰青”所具有的意境特点。(3分)
▲▲▲
阅读下面这首训,完成下题。(7分)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旱。
①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的“秋已暮”点明深秋时节,本词写的是深秋触日所见的特定景色。 |
B.本词中的“红稀香少”与《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有异曲同工之妙。 |
C.下阕的“洗”字,将植物着露水后的清新、肃爽的特点突出出来。 |
D.尾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鸥鹭的角度抒发情感,更为含蓄、深切。 |
②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词句回答。(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日夜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家乡。
(1)“茅檐人静,蓬床灯昏,春晚连江风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