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
该表为2005~2010年我国某地人口统计资料。据此完成17~18题.资料显示该地人口迁移特征是
A.迁入人口年龄构成与当地相似 |
B.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 |
C.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
D.迁出人口以中老年为主 |
表格反映的人口变化对区域的影响是
A.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 B.扩大了环境人口容量 |
C.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D.加速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
读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判断关于该区域地理特征及地质地貌组合分析正确的是()
A.东西距离约20千米 |
B.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
C.山顶常年积雪,自然带垂直变化大 |
D.S一断层—山谷、M一向斜一山谷、V—背斜一山地 |
该图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数字表示地层编号.据此回答14—15题。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导风向为偏北风 | B.数字l一5表示地层年代由新到老 |
C.经历了内外力共同作用 | D.甲背斜的形成早于丙断层 |
人工地震探测显示该区域蕴含石油,最佳采油地点位于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该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分析资料判断回答12~13题。
径流带 |
降水量(mm) |
径流深度(mm) |
蒸发量(mm) |
径流系数(%) |
甲 |
<200 |
<10 |
<200 |
<10 |
乙 |
200—400 |
10—50 |
200—300 |
10—20 |
过渡带 |
400—800 |
50—300 |
300—400 |
20—40 |
丙 |
800—1600 |
300—900 |
400—700 |
40—60 |
丁 |
> |
> |
> |
> |
关于表格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降水多的地区,径流量大 |
B.蒸发量大的地区,径流系数小 |
C.乙地区因气温低,径流深度小 |
D.丁地区因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 |
甲、丙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 | B.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 D.风化作用、堆积作用 |
该图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读图回答9—11题.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 B.印度洋 |
C.大西洋 | D.北冰洋 |
图示大陆西海岸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
B.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
C.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水汽易冷凝 |
D.位于沙漠地区,空气中尘埃多,水汽易凝结 |
12月21日一货轮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 B.顺风逆水 | C.逆风逆水 | D.逆风顺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