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请分析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2分)
(2)图中O地的风向为 。
(3)此日,O和P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
(4)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请分析主要原因?(6分)
(14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填数码)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其分布的规律是。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4)读材料三,简要评价A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该图中曲线a、b表示等压面,b位于近地面而a在高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2)近地面B、C两地中,相对较热的是,气流下沉的是。
(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其形成的具体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填水平或垂直)运动→差异→大气的运动。
(4)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5)在图中线段上补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甲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乙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甲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属于重熔再生的是;属于变质作用的是;表示固结成岩作用的是;表示冷却凝固的是。
(2)在甲图中,C所属的岩石类型中,常见的岩石有,D所属的岩石类型是,E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3)在乙图中,A、B两处岩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处,C处地貌名称是,其形成的原因为。
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乙图所表示的是甲图中A、B、C、D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于(纬线);
(2)甲图中A位置是一年中的节气,乙图中A点此时太阳高度为;
(3)乙图中,AC线表示的是(晨线或昏线);
(4)乙图中,B点此时地方时为,A点地方时为;A点昼长小时;
(5)乙图中,A、B、C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气压与风的强弱也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