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裕仁天皇(1926—1989年在位)是日本战时的最高统帅。日本发动战争和在战争中的重大决策,都是在御前会议上做出的,得到裕仁天皇的批准。
材料二:迷恋带病真菌、杆菌研究的裕仁天皇一直关注着日本细菌部队和化学部队的发展,并一直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731部队(化学和细菌战部队)1936年奉裕仁天皇敕令建立。1940年裕仁天皇又颁布新的敕令,将部队扩充到3000人,并将主要基地由黑龙江肇东县、五常县移到哈尔滨南郊的平房镇。731部队培植各种致病细菌,并制造炸弹,在实战中施放撒播。1937年12月1日,裕仁天皇亲自签发“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占领南京后,裕仁天皇还奖赏攻陷南京的日本军官……对南京大屠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材料三:由于日本政府与美国做了交易,以保留天皇制为条件实现所谓“无条件投降”,裕仁天皇因此得到了庇护,逃过了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但是,无论国际社会还是日本国内,对裕仁天皇应该接受战争罪行审判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以上均摘编自《世界知识》2012年22期康狄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裕仁天皇发动了哪些战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裕仁天皇犯有哪些战争罪行。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裕仁天皇的看法。
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长沙学生在毛泽
东等人领导下,举行罢课和示威游行,“力行救国之责”。
材料二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1)“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2) “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3)点燃“星星之火”的是哪一农村革命根据地?
(4)材料中的“战略转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转移”的过程中,起到生死攸关转折作用的事件是什么?
(5)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所做的贡献,至少两例。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梦想 |
重大探索 |
代表人物 |
影响 |
自强求富梦 |
A |
李鸿章 |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
变法强国梦 |
戊戌变法 |
B |
有利于社会进步 |
民主共和梦 |
辛亥革命 |
孙中山 |
C |
D梦 |
新文化运动 |
陈独秀 |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
A( ) B( )
C( )D( )
(2)上述表格所列事件反映了共同的主题,请你为这个主题拟一个恰当的名称。
(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重温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悟?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上下大为震动。……英国女王决定对中国发动一场“贸易战争”。……一纸战败条约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
一一摘自《中国近代史史料专辑》(卷49)
材料二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材料三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材料中的“贸易战争”具体指的是什么战争?“一纸战败条约”是如何“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2)某些西方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力图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3)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较大的内容是什么?
(4)材料三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2)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据此请回答。
(1)“1840年,英国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是指哪一场战争?这一场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流落天涯四月天,尊前相对泪涓涓。师亡黄海中原乱,约到马关故土捐。”这首诗是对哪一屈辱条约的描述?通过这个不平等条约,我们丧失了哪一块国土?
(3)西方列强的哪次侵华战争使得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近代中国的屈辱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