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白磷在空气中只需加热到40℃便能燃烧的特性,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其原理相当于原装置,以下对乙装置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
| B.装置简洁,结果更准确 |
| C.实验操作比甲装置的复杂 |
| 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
|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
| C.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
| D.1mol甲和乙充分反应生成1mol丙 |
关于乙炔(C2H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碳原子和氢分子构成 |
| B.其化学式也可写成CH |
| C.C2H2的物质的量是指C2H2的质量 |
| D.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与SO3所含原子数相同 |
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B.一氧化碳可用来冶炼钢铁 |
| C.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D.氢气是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 B.加热胆矾,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
| C.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
| D.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有红色固体出现 |
鉴别四组物质,使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 待鉴别物质 |
稀盐酸、稀硫酸 |
CO、H2 |
空气、氧气 |
N2、CO2 |
| 试剂或方法 |
AgNO3溶液 |
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
带火星的木条 |
燃着的木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