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
B.科学家能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表明可以人工制造生命 |
C.大肠杆菌培养基被污染后对应着群落结构层次 |
D.生命系统最大的结构层次是生态系统 |
有种名为“抗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葡萄球菌”的病菌,青霉素等多种常用抗菌素都无法消灭它。这种菌最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发现,如今已发生变异,威力更加强大。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该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性增强方向变异 |
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性弱的 |
C.抗菌素的使用导致抗药性强的基因出现频率增大,产生了新的物种 |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
利用X射线人工诱导细胞进行基因突变和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时,X射线和秋水仙素分别作用于细胞周期
A.均为前期 | B.均为间期 |
C.前者为前期,后者为间期 | D.前者为间期,后者为前期 |
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加倍 |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在F1中选择杂交的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 B.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