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传统发酵技术的学习中,我们制作了果酒、腐乳、泡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类使用酿制葡萄酒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腐乳制作过程中,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普通豆腐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
(4)常见的乳酸菌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酸奶的制作常用___________。
(5)泡菜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_______,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致癌物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发酵与食品生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能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借助GFP发出的荧光就可以跟踪蛋白质在细胞内部的移动情况,帮助推断蛋白质的功能。GFP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如图表示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本流程: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培育绿色荧光小鼠的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有启动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____,它位于基因的首端,是________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图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GFP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构建到载体上不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也不影响由目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且对细胞无毒性,因此GFP基因可以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上的________。
(3)目前科学家们通过________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该工程是直接改造GFP分子,还是改造GFP基因?________。该工程的基本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1)细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在棉花细胞内表达,产生抗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棉,与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等突出的优点,但是目前基因工程仍不能取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技术相比,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主要具有_______ _的优点。

青枯病是马铃薯生产中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1996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世界上获得抗青枯病转基因马铃薯株系,为防治这种毁灭性病害开辟了道路。他们根据存在于昆虫体内的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人工设计并合成了几个抗菌肽基因,例如ShivaA,CecropinB等基因,并将其导入马铃薯中,转基因马铃薯获得了青枯病抗性的表型。
(1)在克隆基因过程中,通常采用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下列由一个DNA分子扩增为两个DNA分子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序号顺序是
①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②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  ③DNA聚合酶作用下复制
(2)基因工程的第二步是。一个完整的重组DNA分子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以及等。
(3)通常用方法检测新育出的植株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抗菌肽基因。

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通常包括         和         
(2)切割和连接DNA分子所使用的酶分别是       和     
(3)运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一般选用病毒或  ,后者的形状呈
(4)由于重组DNA分子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频率 ,所以在转化后通常需要进行  操作。
(5)将人胰岛素基因分别导入大肠杆菌与酵母菌,从两者中生产的胰岛素在功能和   序列上是相同的
(6) 大肠杆菌是理想的受体细胞,这是因为它 _______

下列分别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图解和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据图回答:

(1)图中1和2分别表示(填物质名称)。
(2)若该图表示以甲链为模板合成乙链,则该过程称为,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3)在基因工程中,利用这两种分子进行杂交,可用于检测      ,若两条链共含有200个碱基,且A:T:G:C=2:1:3:3,则含碱基U有个。
(4)若甲链中的一段序列为……TACTTCAAACCGCGT……,据右表推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5)若从细胞中提取DNA和RN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转移到另一种细胞时,转入DNA比转入RNA突出的优势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