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2.2 |
16.2 |
0.9 |
反应后质量/g |
a |
4.4 |
8.1 |
1.8 |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15
B.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C.Z为化合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
检验氯离子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方案一 |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
加足量稀盐酸 |
方案二 |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
加澄清石灰水 |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下列所给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
B.所有酸中都一定含有氧元素 |
C.碱溶液一定显碱性 |
D.所有可溶性的盐都可以和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
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按如下示意图进行转化。下列关于该转化的几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
C.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
D.反应方程式可能是2CO+2O2![]() |
过量的铁粉投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是()
A.铜、银 | B.铁、铜 | C.铁、银 | D.铁、铜、银 |
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20℃时KNO3的溶解度、80℃时KNO3的溶解度 |
B.30℃时NaCl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30℃时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
C.碳酸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碳酸氢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D.相同条件下: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