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酶特性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
选项 |
实验目的 |
主要实验步骤 |
A |
酶催化具有高效性 |
实验组:2mL 3%H2O2+1mL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 对照组:2mL 3%H2O2+1mL蒸馏水保温5min |
B |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
实验组:2mL 3%可溶性淀粉+1mL新鲜唾液 保温5min后碘液检验 对照组:2mL 3%蔗糖+1mL新鲜唾液 保温5min后碘液检验 |
C |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
5mL 3%可溶性淀粉、2mL新鲜唾液的多支试管分别置于多个一定温度梯度水浴锅中5min后,相应温度混合后再保温5min,碘液检验 |
D |
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
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各加入:2mL 3%可溶性淀粉、1mL不同pH缓冲液和1mL新鲜唾液在适宜温度下保持5min斐林试剂检验 |
如图是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A.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
B.若向漏斗中滴入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
C.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
D.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变小 |
下列关于人体内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
B.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和ATP的含量都较多 |
C.ATP有提供能量和改善患者新陈代谢的作用 |
D.细胞内各种形式能量的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 |
维生素D进入细胞不需载体,也不需消耗能量,主要原因是
A.维生素D本身就是载体 | B.维生素D是小分子 |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D.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
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 |
B.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
C.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任意浓度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只发生了质壁分离 |
D.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 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可以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