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

国家
储量(%)
产量(%)
消费量(%)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转变为经济优势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人口的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人口基数

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题。

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6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
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
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
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

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
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
C.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
D.④处适宜规化建没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B.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C.环境状况的变化 D.交通条件的改善

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 ,回答问题。

下列影响我国不同地区人口环境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东北地区—水力资源  
B.东部地区—气候资源  
C.中部地区—矿产资源
D.西部地区—水资源

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从东北、西部向中部 B.从内陆向东部沿海 
C.从资源贫乏区向资源丰富区 D.从非季风区向季风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