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
B.将果蝇精原细胞中的DNA都用32P标记,然后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所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一定都含有32P |
C.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定不含18O,而尿液中有H218O |
D.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去侵染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等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
B.H2CO3/Na2CO3缓冲对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
C.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
D.人体免疫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
下列有关某高等动物浆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B.抗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
C.合成的R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
D.CO2:细胞质基质产生→细胞膜→组织液 |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
B.人类活动常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
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同等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大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表中实验设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A.试管Ⅳ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Ⅰ相同 |
B.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所需时间不同 |
C.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变化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
D.试管Ⅱ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Ⅲ开始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