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的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明矾和氯水都用于自来水的处理 |
B.干冰和碘化银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
C.向Fe(OH)3胶体和NaAlO2溶液中逐滴加盐酸,先出现沉淀,然后溶解 |
D.铁器和铝制容器都可以用来运输浓硫酸 |
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s)-1
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s)-1
③ 2 s 时物质 A 和 B 的转化率(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占总物质的量的百分数)一样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3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某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子式是HnRO2 n-2,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
A.3n-10 | B.12-3n | C.3n-4 | D.3n-12 |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最高正价是+3 |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
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从C到F,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B.第三周期元素从Na到Cl,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
C.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逐渐减弱 |
D.LiOH、NaOH、KOH的碱性依次逐渐减弱 |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
B.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
C.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
D.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