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 B.汉、宋、明 |
C.秦、元、清 | D.秦、唐、明 |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
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 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
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 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