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的宗教改革学说不同于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关键在于,路德认为灵魂获救完全是信徒个人的事,而中世纪的理论则认为灵魂获救需借助中介人或代祷者。
——李平晔《人的发现》
材料二 梁启超在引进、介绍近代资本主义价值、道德观念时,总是与国家紧紧连在一起,“欲使吾国之国权与他国之国权平等,必先使吾国中人人固有之权皆平等,必先使吾国民在我国所享有之权利相平等”。
——梁启超《新民说》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国民性改造的思想家普遍摆脱了民族主义情绪的纠葛,把国民性改造运动推向全新的“立人”阶段,如胡适说:“争你们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1)概括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大史实,分析该观点产生的背景。(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和胡适对人的关注分别摆脱了什么因素的束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有什么共同点?(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光绪八年,美国商人要在上海使用机器纺织绸缎。总理衙门指示驻美公使郑藻如了解旧金山华商购买土货制造销售的情况,以资交涉参考。黄遵宪(1848—1905年)经认真调查研究后认为:“在中国地方容外国商民以手艺改造土货销售犹可,用机器则万万不可”。西方商务发达,商人“类皆能尽智能,以争锥刀之利”,外商购买土货制造物在本地销售,本国商人则以雄资与之竞争,外商便无法获得利权;反之,中国商人资金薄弱,彼此之间又“分门别户,各行其业,势如搏沙,团结又万不能敌西人纠股公司之力之大”。中国的现状是,“税权既不能自主,洋商又无从管辖”。如准许外商以手艺制物,中国商民具有工贱耐劳的优势,尚可与之竞争。外商若采用机器织造绸缎,进而缝制衣裳,再进而制作靴帽,“乃至一切以人工制造之物均可以机器夺之,中国商工恐将尽失其业,流离失所”。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黄遵宪对待美国商人在中国使用机器纺织绸缎的态度和理由。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黄遵宪的主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北非是二战中德意与英国争夺的一个重要目标,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事中的重大战役。从1940年9月意大利在利比亚的昔兰尼加东部发起进攻,次年3月德国参战,到1943年5月以德意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历时近三年的北非战事无不与欧亚的战事紧密联系着,受整个战争形势的制约。就北非战事的评价,斯大林曾说:“由于非洲的军事行动,表示主动权转到我们盟国手中,欧洲的军事政治状况从根木上变得有利于英美同盟。它破坏轴心国体系的领导力量希特勒德国的威信,从精神上瓦解希待勒在欧洲的盟国……为打垮意大利和孤立希特勒德国创造条件。最后,它为在更靠近德国的要害地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创造前提,而这对战胜希特勒暴政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据《试论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失败》等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入侵北非时欧洲战争形势。北非战事与欧亚战事紧密联系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非战事胜利结束的重大意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托克维尔的意思是,大革命爆发前40年,在人民尚未追求政治自由时,政府就应该意识到这只是暂时,人民一定会追求政治自由。趁这个时候,政府自己完成一些政治改革,让人民顺利获得和享受政治自由,这样,后面的大革命也就未必还会发生。遗憾的是,当时的法国政府和国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尽管路易十五有个最能干的大臣想到了,并且向路易十五还作了建议,由于国王本人和整个政府班子没有这种意识,建议等于白说。托克维尔的意思是,像这样一种大的改革,只有当国王和整个政府都想到了并作了“构想”,才有可能进行并去完成它。
错过这个权会,到了"20年后,形势改观:政治自由的形象已呈现在法国人的精神中,而且一天比一天更加吸引人。……全体人民均有权参加治理的思想深入人心”。而这个时候,大革命的到来其实就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闵良臣《读<旧制度与大革4>三题(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不可避免的原因。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追求政治自由的认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阎锡山针对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政策,于1935年9月23日正式制定《土地公有办法大纲及说明》,从“防共”“反共”出发,提出:“今日土地私有,实为共产党露下一个大空隙”,因此“惟以解决土地问题,为防共釜底抽薪之根本办法”。土地公有是阎锡山的土地改革纲领,其内容为由村公所发行无利公债,收买全村土地归村公有。将收回土地按份分给农民耕种,土地收获部分,归其享有。收买田地的公债由农民分年偿还。……但是这一土改政策从一开始就遭到统治集团内部和地主、富农的强烈反对,无法试办,更没有推行,只是宣传了一番。
——田酉如《新区土改的特例在阎锡山“兵农合一”地区进行的土改》
(1)据材料,概括阎锡山土地改革政策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阎锡山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和结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据整理自《通向工业化之路》
材料二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不过,工业化确实逐渐影响了法国,特别是在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一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到1914年,法国并未像比利时、英国或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52年以后法国蒸汽机的使用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到20世纪初没有彻底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