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朝行省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及作用。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
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工厂制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这标志着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请回答:如何认识工业时代的这两种生产组织形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厂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自然辩证法》
材料三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18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德国人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它为开辟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的时代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试从技术、生产、科学的作用三个方面,概括上述三则材料各自的含义。
(2)从三则材料来看,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什么?这三者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海上马车夫”这个绰号形象地说明了17世纪的荷兰在商业、航海业和殖民掠夺各方面所拥有的霸权。但是,“海上马车夫”的好景不长。从17世纪中叶,英、荷便在各大海洋展开了海上争霸战。后来,法国也参与进来。法荷战争席卷了荷兰本土,最终以荷兰的惨败而告终。荷兰从此一蹶不振。
请思考:17世纪的荷兰是怎样对外扩张的?
阅读下列材料: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
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
请回答:
(1)结合相关内容和材料,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
(2)怎样理解“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2002年3月15日,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发表了令世界震惊的新观点: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的船队比哥伦布早72年到达美洲大陆,还可能比麦哲伦早一个世纪进行了环球航行。1421—1423年间,是中国人首先“发现”了世界。有人说郑和下西洋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定峰。郑和下西洋提高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把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国际贸易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可以让所有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壮举。然而也有人说,西欧航海家的新航路开辟,靠着几支小小的船队,让西欧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道,可谓投小报大;而郑和下西洋投入“巨大”却并未促进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此后开始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郑和下西洋可谓高投入低产出,甚至可以说无产出,简直是糊涂之举。
请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的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等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