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受惠于国家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优惠政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万亿元,消费市场实际增长16.9%,创1986年以来最高实际增速。8.7%的经济增长中,消费拉动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52.5%。而一般发达国家或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应该是65%~70%左右。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从生产与消费关系角度,简要说明如何更好实现我国经济发展。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氏族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1分)材料一:“十一五”以来,安徽省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值五年平均增长30%以上,占GDP的比重已达4%左右,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创造了全国瞩目的“文化皖军”现象。
材料二:2011年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强调,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文化改革发展加速推进的关键一年。要紧紧围绕“三加快一加强”重点任务,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安徽省文化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的现实意义。(6分)
(2)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有同学认为“只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才能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5分)

选修三《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1年来,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坚持实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努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近年来欧盟国家发生严重债务危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中国愿意和欧盟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谋发展,为推进中欧关系深入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1)上述国际组织同属于哪种类型?
(2)如果以“中国与国际组织”为题写一篇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

材料一:目前,我国石油消费超过了GDP增速,能源消费增速过快,对能源生产带来巨大压力。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与中国西北边疆接壤,被誉为21世纪的“世界能源供应基地”,独特的地缘能源优势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是中国开展中亚能源外交的现实基础。
材料二:在与中亚的能源外交中,中国需要充分考虑和体会弱小的中亚国家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相处的感受和需要,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友邻、安邻、富临”的外交方针来处理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外交关系。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外交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能源外交的正确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包括“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1)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什么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2)结合材料,谈谈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材料一:2010、2011年我国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年份
消费
投资
出口
2010
37.30%
54.80%
7.90%
2011
51.60%
54.20%
-5.80%

注:2012年上半年,消费对GDP的高效率为57.7%,投资贡献率为49.4%,出口贡献率为-7.1%。
材料二: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我国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经济生活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