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
|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
|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 D.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
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欣赏此言论的原因是其有利于
| A.光大儒家学说 | B.继续无为而治 | C.加强中央集权 | D.建立教育体系 |
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 “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
| A.郡县制 | B.郡县与封国并行 | C.州郡县三级管理 | D.行省制度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这句话旨在强调秦朝的政治转向是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从军功政治向文官政治转变 |
|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
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 B.王位世袭制 | C.分封制 | D.宗法制 |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文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 B.皇帝祭祀的重要礼器 |
|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 D.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