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实施 |
|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 |
| C.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 |
| 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
| B.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
|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
|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
|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
|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
| D.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
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 B.君主专制 |
| C.暴力革命 | D.改良维新 |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
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
| B.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
|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
|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