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 |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
古代中国的法律随着近代潮流而消逝,古代罗马法则对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两国
A.法治精神和意识不同 | B.法律文本形式不同 |
C.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 | D.统治者的认识不同 |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你认为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史实 |
B.学者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 |
C.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 |
史学家汪荣祖认为:“私人所修,所谓野史,诸如杂史、杂记、小说之类,既亦出士人之手,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而私修虽偶有他书不载的可贵记录,然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之可信,更远不如正史之全面与完整。”据此说明()
A.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有关 | B.野史不如正史完整 |
C.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 | D.正史比野史更可信 |
对于十月革命,前苏联宣传: 当晚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而苏联解体之后,有人称掌握了解密资料:当晚在冬宫附近并无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很快就投降了。因此,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由此可见()
A.十月革命的胜利通过和平方式取得 |
B.解密资料揭开了历史真相 |
C.攻占冬宫的史实有待进一步考证 |
D.前苏联的宣传具有真实性 |
戈尔巴乔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图)。封面主题词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A.试图说明战后美苏争霸结束 |
B.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质疑 |
C.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 |
D.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