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固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国家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但也要避免“资源诅咒”。一个国家要摆脱“资源诅咒”,应该( )
①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本全球化
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④弱化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责和作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资源丰富的国家陷入“资源诅咒”的事实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资源诅咒”启示我们( )
①要注重主观条件,改变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②要重视有利条件,加快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③要坚持联系观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央视春晚回归和创新并重,以不同影像、实物、音乐、表演等形式,展现了不同年代的不同流行元素,使不同年代的人们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馨回忆。这折射出()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春晚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③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于一定的文化
④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生活中处处显智慧,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如舍得酒广告词:“知舍得谓之智,成就至尊唯有舍得”,“品舍得酒,感悟智慧人生”。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是()
| A.要善于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 |
| B.矛盾具有不平衡性,有主次之分 |
|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 D.矛盾是对立的,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砷元素含有剧毒,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科学家对砷元素的研究表明()
①人们对砷元素毒性的真理性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砷元素与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③科学家的研究实验使砷元素与某些生命体建立起了有利联系
④砷元素的性质在不同的生命环境中发生了相反的转化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旅游景点,许多游客对环境卫生状况不满,但有的抱怨,有的随波逐流。某景区的一块提示牌上写道:“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就不黑暗。”该牌子上的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
| B.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
| C.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
| D.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
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这说明( )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
| B.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
|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
| D.要用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