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种下一棵小树,
像一个绿色的音符。
种下一行小树,
像一串绿色的歌谱。
1. 一棵小树像。
2. 一行小树像。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这段话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通宵——
出门 ——在除夕这一天人们主要做那些活动?请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阅读《购买父亲的一小时》,完成文后练习。
购买父亲的一小时
一位父亲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的工作压力很大,心里也有点烦,他想休息一下,而这时,他发现自己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爸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问道。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能赚多少钱?”儿子哀求。我一小时赚20美元,这有什么问题吗?”父亲没好气地说。哦,”小孩低下头,接着又说,“爸爸,可以借我10美元吗?”
父亲有些生气了:“别想拿钱去买那些毫无意义的玩具,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你为什么这么自私呢?我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这你根本无法体会,我没有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儿子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父亲生气地坐在客厅里。过了一会儿,他心里平静了下来,觉得刚才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地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父亲走进儿子的房间,发现儿子正躺在床上,他悄悄地问道:“你睡了吗,孩子?”爸爸,还没,我还醒着。”儿子回答。对不起,我刚才对你太凶了,”父亲边说边将钱递给孩子,“这是你要的10美元。”爸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你已经有钱了,为什么还要?”父亲又有些生气,他不知道这个孩子今天是怎么了。因为在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够了。”儿子回答,“爸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这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情,可以吗?”
父亲此刻已是热泪盈眶,他这才想起已经很长一段日子没和儿子共进晚餐了。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没有一点用处。()
②很久以来都热切地希望。()
③眼里饱含着激动的泪水。()儿子为什么要用20美元买父亲的一个小时?
你喜欢文中的儿子么?为什么
阅读《蜜蜂和蚂蚁》,完成文后练习。
蜜峰和蚂蚁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看到人们对蜜蜂的喜爱和赞美,蚂蚁的心里像开了锅似的: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才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为什么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蚂蚁的心里不舒服极了。
有一天,蚂蚁在树枝上找食物,看见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问道:“喂,蜂儿,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你们跟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罗!”
“那为什么人们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蜜蜂笑了。“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哦,原来这样。”蚂蚁口服心服,从此再也不忌(jì)妒(dù)蜜蜂了。因为蜜蜂 ,所以人们喜爱并赞美蜜蜂。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吗?简单说一说。
想一想,在你的周围,有哪些人也具有蜜蜂的这种精神?请举一个例子说一说。
阅读《怪题》,完成文后练习。
怪题
古希腊有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比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要聪明。
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 “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啦!”
“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
青年人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
“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由蛋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来?”
青年人抱怨说:“你怎么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现在我也问你一个问题。”
“请提吧。”
“你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
青年人笑了:“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
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是不知道,以不知为不知就不是不知道了,你明白吗?”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 。
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假思索:
②抱怨:判断正误,在括号里画“√”或“ ×”。
①短文最后一自然段苏格拉底说的话概括起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文中的青年人很谦虚。()你从这篇文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寓言《掩耳盗铃》,完成练习。
掩(yǎn)耳盗(dào)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照样子写句子。
例: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如果我有孙悟空的本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A.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B.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C.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