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含2个A的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
(1)在正常光照下,AA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在浅绿色植株体内某些正常细胞中含有两个A基因,原因是 ,有一批浅绿色植株(P),如果让它们相互授粉得到F1,F1植株随机交配得到F2,逐代随机交配得到Fn,那么在Fn代成熟植株中a基因频率为 (用繁殖代数n的表达式表示)。
(3)现有一浅绿色突变体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如图)中一条7号染色体的片段m发生缺失,记为q;另一条正常的7号染色体记为p。片段m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且胚囊中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有人推测植株甲的A或a基因不会在片段m上,你认为他的推测正确吗?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A、a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
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Ⅰ、若F1全为浅绿色植株,则 。
Ⅱ、若F1 ,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位于p上,基因a位于q上。
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每一环境中生活15分钟,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分钟测定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 ![]() 标值 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0.45 |
0.45 |
0.44 |
0.45 |
0.55 |
0.55 |
0.52 |
0.50 |
0.46 |
0.45 |
B |
0.31 |
0.31 |
0.31 |
0.30 |
0.30 |
0.60 |
0.62 |
0.38 |
0.33 |
0.32 |
C |
0.23 |
0.23 |
0.23 |
0.23 |
0.18 |
0.17 |
0.16 |
0.22 |
0.23 |
0.23 |
(1)进入0℃环境中时,首先增加的是_______(填字母),C代表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B指标增加到最大值后,A指标应__________,这种调节作用机制在生理学上叫做________。
(3)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时,小鼠的代谢速率将____________,体温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出现寒颤现象。这说明:下丘脑的________部是产热中枢所
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材料:略。
(2)实验步骤: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0.5%、0.7%、0.9%、1.1%、1.3%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片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和分析
试管 |
NaCl溶液/% |
红细胞形态 |
1 |
0.5 |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 |
2 |
0.7 |
②________________ |
3 |
0.9 |
③________________ |
4 |
1.1 |
④体积缩小 |
5 |
1.3 |
⑤体积缩小、皱缩 |
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图甲、乙是某种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处于 分裂的 后 期,发生在图丙中的 阶段.
(2)乙细胞的名称为 ,其中①和②是一对 ,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丙中的 阶段.
(3)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确,则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1)有丝后 bc
(2)初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 ef
(3)AaB、AaB、b、b或Aab、Aab、B、B
果蝇的翅型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决定,但是也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如表一),现在用6只果蝇进行三组杂交实验(如表二),其中雄性亲本在室温(20℃)长大,分析表格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基因型 饲喂条件 |
AA |
Aa |
aa |
室温(20℃) |
正常翅 |
正常翅 |
残翅 |
低温(0℃) |
残翅 |
残翅 |
残翅 |
表二:
组别 |
雌性亲本 |
雄性亲本 |
子代饲喂条件 |
子代表现及数量 |
Ⅰ |
①残翅 |
②残翅 |
低温(0℃) |
全部残翅 |
Ⅱ |
③正常翅 |
④残翅 |
室温(20℃) |
正常翅91残翅89 |
Ⅲ |
⑤残翅 |
⑥正常翅 |
室温(20℃) |
正常翅152残翅49 |
注:雄性亲本均在室温(20℃)条件下饲喂
(1)亲代雌果蝇中 (填表二中序号)一定是在低温(0℃)的条件下饲养的;亲代果蝇中③的基因型一定是 .
(2)果蝇翅型的遗传说明了生物性状是 共同调控的.
(3)亲代①的基因型可能是 ,为确定其基因型,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思路,首先将第Ⅰ组的子代进行随机自由交配得F2,然后把F2放在(20℃)的条件下饲喂,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若F2正常翅与残翅的比例为 ,则果蝇①的基因型为Aa.还可以设计实验思路为:用亲代①与亲本②杂交,然后把后代放在 的条件下饲喂,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4)若第Ⅱ组的亲本③与亲本④杂交,子代在室温(20℃)的条件下饲喂,子代只有两只果蝇成活,则子代果蝇中出现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
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如何改变环境条件: ,由图1光反应中O2的生成发生在类囊体膜内,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 层生物膜.
(2)图2中在 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该实验的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