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摘编自《百科知识》2012、4)
下列关于“人类脸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脸红是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达尔文认为这一行为是最独特和最具有人类特征的表情。
B.人类的脸红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其他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出现脸红,人类的脸红具有唯一性。
C.人类脸红是因为大脑皮质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外界刺激信号后,刺激肾上腺分泌出了肾腺激素。
D.人类的脸红是人类某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上与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必然的联系。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说人类早期社会是“险恶、野蛮和无礼”的,那么,脸红就是人类为避免冲突而表达歉意的方法。
B.脸红也许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向别人表达了歉意的同时,也表明自己饱受自责。
C.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实情感,而语言受意识控制,可以言不由衷。
D.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因为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不会分辨颜色,看不到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弗朗斯•德瓦尔教授认为脸红是“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这也说明脸红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最大区别。
B.人是否脸红,与大脑皮质接受刺激信号的强弱有关系,如果大脑皮质接受的刺激信号过强,就不会引起脸红。
C.狗犯错后,躺在地上向主人展现它肚子的行为,是在向主人表示自己的痛悔,并以此来平息主人对它的愤怒。
D.脸红对人类社会具有良性功能,它可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人类群体更团结,因为脸红让人们撒谎变得困难。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从而以“六经”为髓,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文化。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它显然是以经学或以其为基础的儒学作为主体内容,仍是要求儒学居于中国学术文化的支配地位,把其他各家置于从属的被支配的位置,由此所形成的依然是经学和儒学统掇下的“国学”。
②基于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点的明确认知,“新子学”强调,“国学”在漫长的岁月中必然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一代有一代的“国学”。从历史上看,不可否认,“六经”是中国文化学术的最早源头,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孔子以“六经”为基础创立了儒家学说,经西汉定为一尊后,在政治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垄断性地位,成了“国学”的主导力量,后经历代统治者的追捧和提倡,渐成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流。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章太炎力倡诸子学,胡适平视各家,冯友兰更是在《中国哲学史》中明确指出,晚清便是“经学时代之结束”。由此,经学时代重回到了子学时代,儒学又复归为子学之一。这是历史的必然,“新子学”的发展亦是我们时代的要求和选择。
③今日之社会更为多元复杂,而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然会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禁锢中真正解脱出来,以开放的姿态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学术开放多元的本性,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富于活力的“新国学”。“新子学”正是适应这样的“国学”发展要求,将应运承载“新国学”的真脉。
④“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它是“旧子学”的再发展。在这种理解下,“新子学”仿佛没有摆脱在原有经学体系下旧“国学”中的位置,最多也只是经学的多样化实践与儒学的外围羽翼,显然无法承担作为“新国学”主导的重担。但“新子学”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它是以“子学精神”为灵魂,重视晚周“诸子百家”到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时期,每每出现的多元性、开放性的学术文化发展趋向。因而,“新子学”视野中的“国学”将是一个思想多元性与时代发展和谐一致的图景。
⑤“新子学”的“子学精神”主张多元并立,在主导“国学”构建与发展时,将整合现有的各类学术文化。它给“国学”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囊括,而是结构性的革新:“国学”将由单向封闭的金字塔结构,转变为交互动态的多元开放结构。简单而言,在“新国学”的结构中,各种学术之间多元、平等、互为主体,没有谁统摄谁,谁要依附谁的问题。在这种体系之下,经学和儒学并不占据垄断地位,不再是其他学术确立自我和位置的依据与标准,只是复合多元、动态构成的学术生态中的一个重要但又普通的组成部分而已。因此,今后的“国学”不再是一棱独秀的孤景,而将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
一一(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下列对“新子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患的一项是( )

A.“新子学”在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点的认知基础上,认为“国学”是变化发展的,但每一代“国学”的思想本质是相同的。
B.面对当前多元复杂的社会,我们应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禁锢中真正解脱出来,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富于活力的“新国学”,即“新子学”。
C.“新子学”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它以“子学精神”为灵魂,重视不同时期出现的多元性、开放性的学术文化发展趋向。
D.“新子学”的“子学精神”主张多元并立,在主导“国学”构建与发展时,它整合了现有的各娄学术文化,给“国学”带来的是结构性的革新。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源,统摄万端,这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要求儒学居于中国学术文化的支配地位。
B.儒家学说经西汉定为一尊后,在政治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垄断性地位,并经历代统治者的追捧和提倡,逐渐成为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主流。
C.当前多元复杂的社会使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促使“新子学”应运承载了“新国学”的真脉。
D从浅层次看,“新子学”没有摆脱在旧“国学”中的位置,只是经学的多样化实践与儒学的外围羽翼,无法承担作为“新国学”主导的重担。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以经学或以其为基础的儒学作为主体内容,要求儒学支配其他各家,所以它依然是经学和儒学统摄下的“国学”。
B.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人的倡导,说明儒学又复归为子学之一。
C“新子学”重视不同时期出现的多元性、开放性的学术文化发展趋向,所以它将是一个思想多元性与时代发展和谐一致的图景。
D.在“新国学”的体系下,经学和儒学并不占据垄断地位,不再是其他学术确立自我和位置的依据与标准,当前社会正在上演百家合鸣的交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闻一多:终身维护五四传统
①1919年5月5日清早,僻处城郊的清华大学。前一天晚上才听说天安门前掀起风潮的清华学生惊奇地发现:食堂门口贴出了一张大红纸,用工楷整整齐齐地抄着岳飞的《满江红》。这一下,平静的清华园也沸腾起了。
②贴这张《满江红》的,是高等科二年级学生闻一多。
③当时的闻一多,在旁人眼中并不是个激进的人。他不大关心外界事物,到了五四前夕,他还在读《清诗别裁》,写《明城考》,对《清华学报》准备改用白话文仍然持保留意见(《闻一多年谱长编》)。这样一个人,居然会率先响应学潮,实在是件出人意料的事。
④其实也不意外,闻一多在爱国的问题上是从不含糊的。1917年段祺瑞政府参加一战后,英国招工局招收华工译员,清华学生视此为报国之途,钱宗堡、吴泽霖等报名被录取,但临行事泄,钱、吴被学校强制带回,并拟给予记大过处分。闻一多为之大呼:“爱国无罪”“爱国的权利,不容剥夺!”被传扬一时。(吴泽霖《老友一多二三事》)
⑤5月4日清华召开57人会议,讨论是否参加五四时,闻一多说:“清华住在北京,北京学生救国,清华不去参加。清华,清华,难道你真的不算是中国人的学校了吗?”(闻立鹏《血土》)此次会上,闻一多当选为学生代表。7日,学生代表团正式成立,闻一多任职于秘书部。
⑥闻一多在5月17日的家信中,叙述了对五四运动的看法:“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懵然如梦,或则敢怒而不敢言。卖国贼罪大恶极,横行无忌,国人明知其恶,而视若无睹,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并告诉父母,暑假不回家,在学校参加爱国活动:“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何人?”
⑦他的同学这样记述他在运动中的表现:“闻一多则埋头苦干,撰通电、写宣言、制标语,做的是文书的工作。他不善演说,因为他易于激动,在情绪紧张的时候满脸涨得通红,反倒说不出话。”(梁实秋《谈闻一多》)
⑧最能体现闻一多的热情和勇气的是6月4日的游行。前一天,北京学生恢复了一度中断的街头演讲,立刻遭到政府的严厉镇压,清华大学进城的百余名学生全部被捕。但第二天仍然有160多名清华学生进城,执行市学联上街演讲的决议。闻一多本被分配做文书工作,但这天也和大家一起出发了,而且行前也带备了水壶干粮和洗漱用具,作好了坐牢的准备。
⑨闻一多一度拥护国民党是因为他“爱国”,他后反对国民党是为了要求“民主”和“进步”。这种种态度无不与五四精神息息相关。他在1944年5月3日的五四晚会上说:“在一个没有民主的国家,埋头搞学问有什么用?学生是国家的主人,有权过问国家大事,如果认为一个国家要学生耽误学业过问政治就是不幸,那么,造成这种不幸的原因,还不是因为没有民主?”“五四的人物是没有完成五四的任务的。五四要科学,要民主,而靠五四起家的罗家伦、段锡朋之流,都堕落成反民主的人物了。”(萧荻《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做出这一切的批评,闻一多依据的都是五四的标准。
⑩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闻一多虽然在很长时间内专心治古典,以至于足不出户,但由五四点燃的尊尚爱国、民主、科学的火焰,从未在他胸中熄灭。罗隆基曾说闻一多从拥护国民党到反对国民党是“变”,其实只不过是他一直遵奉着五四精神罢了!闻一多政治上的识见可能不见得高明,但他却是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人,在青岛大学时劝阻学生运动时如此,在昆明时支援学生运动亦复如此。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我是幼稚的,但要不是幼稚的话,当时也不会有五四运动。
(《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陈平原/夏晓虹编,有删节。)
试分析文章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章大量引用闻一多的原话及其同时代人的书信、文章,有何作用?
根据全文,分析“我是幼稚的,但要不是幼稚的话,当时也不会有五四运动”这句话的涵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水涧不能干袁省梅
油锅说支就支起了,火苗腾腾地舔着锅底,清亮亮的半锅油转眼也烧开了,冒着拳头大的泡泡,黄灿灿的,一朵挤着一朵,旋灭旋生,旋生旋灭,咕嘟咕嘟响。
油锅架在涧边一块空地,涧两边挤满了两个村子的人,东涧台上是史家庄的人,西涧台上是张家堡的人。人们张着干燥的起皮的嘴,挤在一起,慌乱地瞪着油锅。
涧里有一股从北山筛子崖流下的清泉,天旱天涝,泉水都不会断流。两个村子缺水,常为争这股水打得头破血流。眼下又是一个大旱年,入暑以,三十五天没有下一滴雨,地里玉米苗宽宽的叶子都卷成了烟筒般。两个村的人都不想像以往那样,争水打得往家抬死人。可怎么分这点水呢?谁都想多分一成。两村的族长终于达成一致。
油锅捞铜钱!十个铜钱,同时捞,捞几个分几成,一个不捞,一滴水也不能有。
两个族长各悬赏一百个银元,捞一个铜钱奖励十个银元。史雷子要上去,没有奖励史雷子也会上去。老娘嚎哭着死死拽住雷子的后背,我的好娃啊,油锅出你还有手啊。雷子老爹眼睛瞪得比铜钱还要大,大声地呵斥雷子老娘,不争馒头争口气,别说一只手一条胳膊,就是搭上命,能挣水,也值!雷子不理会老爹,抓着老娘干枯的手拍拍,头也不回地走向油锅。
阳光如锄头般嘭嘭地敲打着每个人。两边的人静默着,担心和恐慌在眼里流淌。
史雷子站在油锅边,转脸向涧西的台子上找寻。看见了人群中的桑桑,雷子眼睛一下子比太阳还要亮,比油锅还要烫。雷子的嘴角牵了牵,微笑如油锅上的热气,带着香甜的气息,淌向桑桑。张家堡的人不知道雷子的笑是给桑桑的,他们都大骂史雷子,说你张狂个屁,我们栓子肯定比你捞的多。张栓子代表张家堡捞铜钱,张栓子是桑桑的哥哥。桑桑听着人们的骂,不吭气,担心和惊恐如乌云般渐渐笼住了眼睛。
雷子看着油锅,牙咬得喀吧喀吧响。张栓子看看史雷子,恨恨的眼睛蓬蓬地冒着火花。
嗵嗵嗵,十个铜钱在阳光下一闪扑向油锅。人们唏嘘的声息还没缓过,雷子的手嗵地插进了油锅,呲——一股淡淡的青烟缭绕开,随即,肉糊的臭味直直地撞向每个人。
阳光如炸裂的豆荚哔哔剥剥炸响在人们的头顶。时光停止了。
倏地,史雷子的手从油锅里钻了出。看着雷子吱吱地冒着气已焦黄的手,张栓子呲着牙,脸上的肌肉惊恐地哆嗦,汗珠子一嘟噜一嘟噜腾腾地流淌,身子像风中的树叶一样索索索抖个不停。史雷子咬着牙,砰砰砰,十个铜钱带着长而白的哨音咕噜噜飞落地上
史雷子老爹嘎嘎地笑,正要捡拾起地上的铜钱,雷子闪前一步,捡起五枚,扔在张栓子的脚下,抬头看见满脸泪水的桑桑热切切地望着他,雷子的心甜得像灌了蜜糖,手上灼烧的疼痛也似乎减轻了许多。
族长恼火地看着雷子,你这是干啥啊你这是干啥啊。史雷子定定地说,坏我一个人的手就行了,我不想瞅着还有人受罪。水是老天给大家伙的,不能只流给西边的地,也不能只往东边的地里流。咱们两村千年邻居,地挨地沟连沟,非得要这样的流血丧命的闹腾吗?雷子说着,脸上痛苦地抽搐着,举着烫伤的手,说,若再这样下去,老天也会断了水,咱这条水涧也会成干涧的!银元,我一个也不要。用这些银子修两条水渠,史家庄一条,张家堡一条,我们分开日子浇灌,你们说好吗?
人们哗哗地拍着手。桑桑看着雷子,笑的满脸都是亮亮的泪珠子。
(《百花园•中外读点》有删简)
第一段关于油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简要分析小说中史雷子的性格。
小说画线一段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苦难的精神价值周国平
①维克多·弗兰克是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已成为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二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受尽折磨。在《活出意义》一书中,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并非像一般受难者那样流于控诉纳粹的暴行,而是能细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其他受难者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受难心理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料。不过,我在这里想着重谈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精彩之处,便是对苦难的哲学思考。
②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③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者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作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不复有希望。如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就会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并因此而放弃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④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认为这种价值仅在于引人出世,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遁入空门(佛教)。与他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的人文主义传统,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发现苦难的意义的。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界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了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⑤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但是我赞同弗兰克的见解,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之不易,就绝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当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
B.人只有通过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C.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他仍有可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D.所有的苦难都是暂时的,因为苦难的生活是虚幻的生活。

E.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即在立足现世人生的立场上使人得以救赎原罪。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处于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一定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
B.人陷入绝境的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
C.宗教把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让人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D.当人带着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更有深刻的底蕴。

请具体阐释文中画线句子中“最后的内在自由”这一短语的内涵。
廖智是一名美丽的舞蹈教师,有着和睦的家庭和热爱的事业。汶川地震,她在废墟被埋30多小时,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之后又遭受了失去幼女和肉体截肢的痛楚,最终还被丈夫离弃,但她积极治疗,坚强地活下并舞出精彩人生。依据文意,试对苦难在廖智不幸生活中所发挥的精神价值作简要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大猩猩比专家还高明?林 衍
埃利奥特是个奇怪的病人。他有着超高的智商与过人的谈吐,却无法决定用蓝色的笔还是黑色的笔写作,不能选择听哪个电台的广播,每到饭前必须到很多个餐厅比较菜单、环境甚至灯光效果,却往往徒劳无功。甚至当医生给出了两个复诊日期供他选择时,他都要花费足足半个小时时间在记事本上列出两个日期的好处和坏处,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简单说来,他失去了决定的能力。
这一切源于几个月前的一次小手术,医生在他的大脑皮层靠近额叶的地方切除了一小块肿瘤。此后,埃利奥特就奇怪地丧失了情绪体验的能力,即使看到刺激性很强的图片,如血肉模糊的脚或着火的房子,也变得无动于衷。
在上世纪 80 年代,这一病例令人感到震惊。当时的神经科学普遍认为情绪是非理性的, 一个没有任何情绪的人理应能够做出更好的决定, 最简单的推理是,如果没有感情用事,人们就不会刷爆信用卡。
在《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高明——如何让那个大脑帮你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书里,作者乔纳·莱勒这样解释埃利奥特现象——他损伤的脑区是被称作眶额叶皮质的组织,专门负责将感官层面的情绪整合到决定过程中。当某人被某道菜吸引时,情绪脑系统会告诉他“就该选择这个”,而一旦这种神经连接受损,我们将无法做出有分寸的决定。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感情用事,人们连刷哪张信用卡都不知道。
那么,在通常情况下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是更该听从直觉还是分析做出决定呢?
美国心理学家蒂莫西·威尔逊进行过这样一项实验。他找到一批大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海报,候选的作品是:一幅莫奈的风景画、一张凡·高的紫色百合以及三张有趣的小猫海报。
在开始选择前,大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一组为不思考组,凭感觉选择。另一组测试者的任务则复杂得多,他们要回答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
实验结果非常有趣。不思考组 95%的测试者选择的要么是莫奈,要么是凡·高。但是,那些思考组的测试者却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小猫。而在几星期后的追踪访谈里,不思考组的测试者中没有一个人后悔自己选了印象派,选择小猫的人则有 75%以上表达了后悔之情。
“分析过度会造成危险,你会失去知道你真得想要什么的能力,然后你选择了最糟糕的小猫海报。”威尔逊总结道。
我有过类似的经历。小时候进商场买衣服,我总习惯于把所有买得起的品牌看个遍,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精挑细选的常常转天就后了悔,第一眼看上的则八九不离十。
心理学家迪克赫斯认为,直觉在决定中起到多大作用往往取决于情境。当面临简单的选择时,比如厕纸、灯泡等家用品,顾客往往只需要计算性价比这一种变量。这时,思考时间越长,做出的决定越满意。一旦选择局面复杂起来,理性就败给了感性。他曾观察过在宜家宜居购买家具的人,发现人们在分析各种选择上耗费的时间越长,往往后悔的几率就越高。
他的结论是:应该大胆启用理性脑解决简单的问题,因为这些分析不会让我们的前额叶皮层难以承受。而情绪脑这时根本派不上用场,因为直觉既不能比较商品价格也无法计算得失。当进行异常复杂的决定时,依赖理性脑则会让大脑皮层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而不堪重负,因为任何超过四个变量的问题都会让理性脑承受不了。这时候,直觉告诉你的往往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你的情绪脑知道的东西往往比你自己知道的要多。简单来说,情绪脑像是精致的便携式计算机,而理性脑不过是一个过时的计算器。
但我想,真正的问题恐怕在于,人们总是不那么容易看出某个决定是不是属于复杂的类型。比如和部门同事坐在一起玩“升级”这种扑克游戏时,我常常把计算牌面上还剩下多少张主牌这种事情视为复杂的局面,并大胆运用情绪脑参与游戏。结果呢,就是我的“便携式计算机”总是被大家的“过时计算器”打败,成了个喜欢“瞎出牌”、屡屡被对家鄙视的坏典型。(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埃利奥特因手术损伤了眶额叶皮质组织,结果失去了决定能力,这一病例影响了人们对情绪的认识。
B.作者拿“刷爆信用卡”和“刷哪张信用卡都不知道”作对比,说明了情绪脑与理性脑的不同功能。
C.作者认为玩“升级”扑克游戏时计算主牌是需要做出复杂决定的,但实践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D.文章依次介绍了科学家对情绪脑、理性脑功能研究的几个不同阶段,表达了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赞美。

E.文章语言平实,说明事理深入浅出,恰当地运用了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增加了文章的科学性。
文章写作者“小时候进商场买衣服”的经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文章以“大猩猩比专家还高明?”为题,有何妙处?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