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已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结合下表(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完成1—2题:

坡度
5º~10º
10º~15º
15º~20º
20º~25º
25º~30º
30º~35º
大于35º
土层厚度
(m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厚
度(mm)
28
20
17
15
12
9
7

根据材料可以推知,我国四大高原中石漠化程度较高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分析上表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

A.坡度大小与土层和有机质厚度成正比例
B.坡度大小与土层和有机质厚度成反比例
C.坡度大小与土层和有机质厚度成正相关
D.坡度大小与土层和有机质厚度成负相关

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

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图中B地在汉朝时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变为干旱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
C.农业由耕种业向畜牧业转变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 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 3万平方千米。图3—2—3为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示意图,图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读图完成1~2题。

有关我国荒漠化土地的现状,正确的是

A.风蚀荒漠化占荒漠上地的99%
B.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

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材料,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1—2题:
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交通落后②水系稠密③地势低平④土质黏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成熟阶段 D.后期阶段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测量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GIS B.GPS+RS C.GIS+RS D.数字地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