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右图“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据此回答以下问题。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
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
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
D.北美1月O°C等温线北移 |
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和距海远近 | 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
C.地形和季风环流 | D.纬度和地形 |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图中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微弱的是(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图是( )
读“甲、乙两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小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向斜成山,乙为背斜成山 |
B.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
C.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
D.乙处地貌是断层形成的 |
甲、乙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原因是( )
A.甲受挤压,经侵蚀;乙受挤压,经侵蚀 |
B.甲受张力,经搬运;乙受张力,经沉积 |
C.甲受挤压,经风化;乙受挤压,经侵蚀 |
D.甲受张力,经侵蚀;乙受张力,经断裂 |
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 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 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表比较平坦 | B.岩石颗粒均匀 |
C.有充足的水分 | 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 |
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序号①所代表的植被( )
A.在非洲分布面积最广 | B.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上 |
C.能促进 全球的水循环 | D.破坏之后能快速恢复 |
序号②~⑤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草原 苔原 阔叶林 针叶林 |
B.苔原 针叶林 草原 阔叶林 |
C.针叶林 阔叶林 苔原 草原 |
D.阔叶林 草原 针叶林 苔原 |
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这种构造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 一种重要图件。读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0孔的孔深可能是( )
A.245米 | B.300米 | C.345米 | D.355米 |
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的孔的位置是( )
A.12—11—6 | B.10—9—7 | C.12—10—9 | D.11—9—7 |